我最喜爱的家乡风俗

初三 状物 796字
2023-08-21 09:40:22

文/宋璀错.【時肆】

我的家乡在梦里水乡,美丽的江南一带。这里不仅有江南似多情女子般柔美的青山秀水,还有江南水乡特有的风俗习惯,独特的地形气候也让我们这里具有许多带有家乡浓厚特色的美食风俗,如腊八的豆腐脑,春节吃年糕,元宵吃黄元米果,清明节有艾青团……其中我最喜爱的是清明节的风俗——吃艾青团。

与北方人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高粱红、玉米烧比起来,江南一带的艾青团真的不算什么有名的美食。但它色青,用艾青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莲蓉,亦或是飘着肉香的猪肉馅、牛肉馅、鸡肉馅等,不甜不腻,入口软糯中,又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或许这才是所有江南人记忆中属于四月的味道。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如此记叙艾青团的制作:“捣艾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艾青团是以细腻柔软的手磨米粉做原材料,取艾草之叶捣鼓碎,在石灰水里腌渍后,过滤出汁液,再兑入由七分糯米加三分粳米的米粉中包为团子状。团子制好后,将它们放入蒸笼,再垫上粽叶,隔水蒸熟就大功告成了。打开蒸笼,一阵扑鼻而来的青草香夹杂在甜香和肉香中弥漫开来……

吃青团的风俗很有来历。相传,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兵败被追杀,他只身出逃,在一农田伪装成耕农躲避。此时的他饥饿难耐,让村民张三想办法给他做些食物。因官员兵搜查很严,张三很为难。当他看到地上被踩烂的艾叶时,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把艾叶草煮烂加上糯米,蒸出清光光的团子,然后把青团子和青草一起放到筐里,顺利躲过官员的检查。他来到水田边,将青团子和青草一起往田里扔去,官兵以为他在施肥,就散去了。官兵一走,李秀成捞起青团,吃饱了肚子。青团不仅充饥,而且满口清香。李秀成等到了天黑,又摸过官兵的哨卡,安全地返回了太平军的大本营。后来李秀成吃青团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张三做的青团子就成了清明节一道十分独特的风味食物。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清明节的艾青团,我请你来尝一尝,一定是你心目中属于江南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