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中秋

初三 应用文 1317字
2023-09-28 20:58:58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题记

秋风携着萧凉信步四海八荒,我与他不期而遇,又是满腔的冷香。那是独属于秋天的味道,清清浅浅而又延绵不断。可今年的秋好像不太一样,它老带着秋雨,淅淅沥沥,不知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踪迹还是宣告自己的存在。

收了伞,带着浑身的湿气,正准备迈入门中,无意间瞥见了一抹翠色。那是一片枝叶。本就已是最为亮眼的青翠,经雨水的润洗,愈发动人。水墨画中的诗意,和着绿,染进了我的眼底。这个画面,竟如此熟悉。

那应该是两年前的事了。

我算是第一次离家百里求学。也算第一次去家一个多月。那时青涩的很,自以为经历了离别,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中秋放假时,在我的坚持下,我一个人找车回去。

带着回家省亲的架势,我昂首挺胸,迈着软软的步子,踩着染上了秋意的街道,心中充斥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欢愉与舒畅。那条街道是我初中三年每天都走的路。

街道大约有四百米长,中间是不宽的车道,两旁由绿树夹守,人行道就被笼在绿荫下。路灯则镶在它们浓密的枝叶里,亮起来时,昏黄的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斑驳地洒在空中,成了一团光雾,可见度并不高。人氤氲在光雾中,物溶浸在光雾中,像一幅古卷,微微泛黄,又透着千年不变的暖意。

城中已是华灯初上,空气中也是饭菜飘香。当微黄的古卷染上了烟火人气,这大概就是我对这世间最大的执念了吧。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不料却在路灯处被一个人阻了去路。

来人目测六十来岁,身量不高,身材中等,穿着一件被洗得泛白的条纹长衫,站在路灯下,手里还掐着一节烟蒂,朝着我走来的方向张望。光把他的影子拉得极长。

“爷爷,您怎么在这儿呢?”

“我下来丢垃圾,顺道吸根烟。”

我望了一眼小区门口离这儿十万八千里远的垃圾箱,默默把“抽烟咋跑到路口上来抽了”咽了回去,胸中翻涌着一阵感动。说话间也没有闲着,爷爷很自然地接过了我手上的行李箱。我不赞成的看着他,反被他更不赞成的横了一眼,然后被顺利地抢夺了行李箱的管理权。我哭笑不得。这像极了我小学生活:一放学,站在路灯下等我的爷爷会接过我的书包,也不理睬我幽怨的眼神,,一把零食堵住我准备抗议的嘴,迈着不再有力的步子走了。

到家后,我被一阵忙乱的暖气扑得差点红了眼睛。

厨房里抽油烟机轰鸣。爸把着铲,颠着锅,火苗吐着舌头,捐出满屋浓香;妈抄着刀,扶着板,银光飞舞间,码出满目青白。客厅中,弟弟妹妹屏息凝神,眼中只有满屏哪吒传奇;姨爹步履矫健,几个来回间桌上便餐盘星罗棋布。婆婆则在窗台前安闲自得地拨弄着晾干的草药,不是扫着大门的方向。见我回来,弟弟妹妹腾扑过来,一人粘在我一条腿上。长辈们都笑着应一句“回来啦”便纷纷招呼我洗手吃饭,一如先前。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昨天;一切又都那么陌生,恍如隔日。

饭后我们一起聊天吃月饼。莲蓉馅的月饼太甜了,我吃得“摇头晃脑”,一晃,便瞥见了窗外一段枝叶也在“摇头晃脑”。下雨了。雨点滴滴答答地敲着窗,一袭湿气浸入我的鼻腔,一抹诗意也顺着染进我眼底----那是一抹晕染着昏黄的绿。

我失笑,为自己半刻的走神。我迈入了门中,在原本打算的握笔前拿出了电话-----“喂,妈,中秋节快乐……”

窗外起风了,雨势大了些。叶片跳跃了起来,发出“哒哒”轻响。隐约间,绿中夹了几丝黄。

教师点评:又逢中秋,熟悉的景勾起了“我”的回忆,也把我们带入到暖意浓浓,爱意浓浓的一个个场景之中。作者将回忆之中自己回老家路上的见闻和自己的心理写出来,突出了自己的归心似箭。跟家人团聚的画面,作者展开了诸多细节,有特意出门来接“我”,默默站在路灯下的身影,有一眼望去各忙各事却难掩喧闹的群像表现,有家人们对“我”回来一事欢喜又自然的表现,也有一家人围绕着美食,边吃边聊的家庭氛围,从形单影只,到“成群结队”,中秋节日的热闹气氛被逐步推向高潮,亲人之间的情意、爱意也通过这些描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令人动容。读过文章,“我”最后的走神是如此真实,因为虽然是回忆,但那脉脉温情永不磨灭。又逢中秋,希望大家都能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