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題記
月光皎皎,风声浅浅。河畔边的凤尾竹轻柔的筛着月光,落下点点斑驳疏影。
八月十五月正圆,又是一年中秋时。中秋节始于唐朝,盛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春节齐名。八月十五,人们以月之圆兆阖家团圆,将情思寄托明月,祈盼丰收,幸福。至此,中秋便有传诵神话、赏月对诗、吃饼饮酒等习俗。
小时不识月
金黄的桂花像饱读诗书的诗意少女,点点妆,淡淡笑。小院里氤氲着丹桂的馥郁飘香,树下扎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执着轻罗小扇,扑着点点流萤。忽而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万籁俱寂。我望着清辉如雪的白玉盘,歪头问一旁的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目含柔情,对我说:"这是月亮呀"。我不解的问:"月亮上有神仙吗?"妈妈抱着我,望着天上:"有呀,有奔月的嫦娥,有捣药的玉兔,有伐桂的吴刚,还有夜游月宫的唐明皇…"听着妈妈讲月亮的往事,我心想:我国的传统文化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呀。
不知秋思落谁家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为中秋明月挥毫泼墨。"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是李白的疑问;"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是李商隐的幽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苏东坡的感慨;"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是纳兰性德的落寞…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些吹过盛唐富宋的诗风,现在又轻吻今月的额头。洁白的玉盘,像是一盏灯,被诗词之风点亮,照着羁旅游子回家的路,也照着金桂小院团聚的欢乐。
小饼如嚼月
海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如同一块银盘静置于深蓝色天鹅绒桌布上。一阵酥油香甜萦绕在鼻尖…"萧萧,快来吃月饼了!"原来是奶奶催我吃月饼了,金黄的月饼像月亮走下了云的阶梯,来到了人间,一个太大的"福"映入眼帘,寓意着幸福安康。我将月饼切开,里面的蛋黄新鲜而饱满,白莲蓉馅细腻柔和。我将最大的一个切给爷爷奶奶,又切了一个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又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将蛋黄分给了我。甜蜜的月饼在月色下照见人世间的爱与永恒,天地悠久,时光绵长。
晚归的渔夫唱着渔歌:"八月十五团圆略"。在四野飘荡。我忽而想起在守卫边疆的战士与沙漠里的科学家,他们此时也应在遥望秋月,寄托情思吧。人间因思念而温暖,祖国因思念而富强。
赏一轮秋月,寄一份情思。青天的一轮明月,连接着人间的大爱与温暖,流淌在人们的心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天下游子早日归家,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