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纵身从塔顶跳回地面,才能展翅飞向群山之巅。这一跳是勇气与决绝,是清醒看到只有把双脚踩在大地上,才能由天堑走向通途。
“可是您就是这样做的!”当自创曲谱中某一和弦被贝多芬指出不合规矩时,学生反驳道。的确,创新当然值得肯定,挑战传统更体现独立思考。“我异故我在”,兄弟姐妹耕作在田野,少年阎连科却执着于寻找李白,于是当他们沉沉睡去时,他灵魂的回响依旧疏朗。回望时光,推倒封建的围墙,英国民主先驱们创造出议会政体,跳出阶级局限的沼泽;马克思开辟出思想领域新天地。特立独行的灵魂触角撬开厚厚的封闭的壳,向高处攀登,托起一轮红日。
然而,这位学生是否真的如我们所言,自己做出创新?独特的和弦并非自己所创,而是根据老师的做法修改而成。他也许自身并不具备撬开这厚壳的勇气与攀登塔尖的实力,究其原因,是并未打好基础,练就过硬本领。纪伯伦说:“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最低的基石。”借助外力也可登到塔顶,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成功。但打好基础,苦练内功,方能清扫出独立思考的空间,摆脱人云亦云、邯郸学步的窘况。站在人工建筑的塔尖是永远无法走向云雾缭绕的山巅的,因此,贝多芬说:“我可以,你不可以。”
年轻人和初学者总像羽翼未丰的雏鸟,羡慕着成鸟可以偏离盛行的风向自由翱翔。可若如那位学生一般,只顾学习老师“不合规则”的部分,未免就把“创新突破”理解得太过表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与突破,既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本身也就有一定规则可寻。
如乐曲创作,老师“不合规则”的和弦契合了乐曲整体情感的表达,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一创新本身既超越了形式上的规则,又合乎更高层面上的音乐与心灵交流的规则;但学生对规则与创新的理解不够深入,连基本形式上的规则都未能做好,更无从实现真正的创新。
当然,若你从塔尖飞落,切莫汲汲低头赶路,将自己局限于规则的方寸天地。既已闻泥土芬芳,不妨抬头仰望。我们独立自由,有能力、有底气,何惧提笔,在乐谱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和弦?
在风起云涌的今天,人们在呼吁创新时,也需寻一种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的精气神,让它流入血脉,舒展筋骨,支撑我们纵身飞越塔尖,拥抱泥土与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