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冲淡了宁静,带来了功利,但不应冲走审美。正如周国平所言,“功利注重对物质的占有与官能享乐,审美注重对生命的体验和灵魂的愉悦。”我们不妨停下步伐,回首来路的美好,重拾错过的风景,舍去功利之心,沉浸自然之美。
社会骄横之风盛行,浮躁之气弥漫。不妨回归乡野之中,体验久违的恬静之美。重拾灵魂的愉悦方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解脱;偶遇生活的体验堪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正如汪曾祺笔下的生活,无处不风景,无事不美好。即便生活在灯红酒绿中,也不应摒弃对恬静生活的向往。于窗边囚得一点绿,在门前植得几株花,不时回归乡野,拥抱恬静,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涤。无论是为学习压力或是生活逼迫,皆不妨舍浮躁之心,赏恬静之美。
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多少人追名逐利,或徒劳无功,独自舔舐伤口;或功成名就,却亦得不到期望的快乐。不如“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应有“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决绝,亦应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朴实之美是李子柒的桃花酿,烟火中的陶醉;是丁真的回眸笑,野性不减清澈。当昂贵的皮包,华丽的貂衣,无数的俊男靓女令人眼花缭乱时,或许一斗笠、一蓑衣,寒江雪里的钓叟更能诠释美的质朴。
诚然,这是一个功利主义横行的时代,但它不过是物质占有和感官享受。唯有融于自然,才能窥其之美。自然中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之美,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之美,更有山水之美、四时之美。春来第一缕落英是美,冬初第一片霜降是美,朝之千里莺啼是美,暮之瑟瑟蛙鸣是美。美无处不在,如芥子耐人细细感悟;美包罗万象,如须弥时时置身其中。毋须有朱熹格物的智慧或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只要保留一颗融于自然的心与一双发现美的眼。不为功利所累,何尝不是自然之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望一望吧舍浮躁之心,舍虚荣之心,舍功利之心,无论是康庄大道还是艰难险阻,都化作点点星光,融入生命与灵魂对美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