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便常乐

初三 议论文 806字
2024-01-31 01:21:20

“知足常乐”,出自《老子》。知足,即知道满足,不做过分要求,常乐,也是常常保持快乐。

为什么知足便会乐?古人云:“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在人的一生中,我们的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扩大。满足欲望、追名逐利是我们穷其一生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初衷是十分美好的,可是当我们在追逐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贪婪,欲望无限扩大,甚至会失去可贵的友情、至关重要的亲情,那么无数的烦恼变会接踵而至。因此,只有常常收敛自己的欲望;感到知足,才会省却烦恼,常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情。

有两个人相约去登山,等他们好不容易登到一半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却叹了口气说:“太难了,我们登了这么久,却只登了山的一半,得什么时候才能到顶峰啊?”另一个人却充满希望的说:“太好了,我们都已经登了山的一半。还有一半的路程就要登到顶峰了。”相比较而言,同样是要登完整座山,谁会在余下的途中更快乐呢?答案不言而喻。

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一条蛇因为自己的欲望,把一头大象全吃了,往往最后受苦的还是自己。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有一只猴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明明已经拥有很好的,心里却总想着更好的,到最后落的个一场空,再来追悔莫及也似烟消云散般毫无意义了。王尔德言:“生活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你想要的。”没有得到,意即失去,为一个悲剧;得到了却并不满足,欲望无比加深,酿下大错,为一个悲剧。看来,只有得到并知足,才不会成为一个悲剧。

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到知足呢?必然是不羡慕、不气馁、不抱怨以及知道满足。看到别人拥有的物品总是比自己的好看、漂亮时,我们应该感到满足,不去追求奢华、昂贵,不去攀比。唐伯虎不因未仕而悲伤,不因身处田园而感到难过,所以我们不气馁,保持乐观的心态,感到知足。

“委心任重,不矢其为我。知足常乐,不愿乎其外。”知足便常乐,正是因为我们知足,生活才会充满快乐,社会才能和谐平稳,所以我们要时时知足,才会时时快乐。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取材丰富,文笔优美。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