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者黑

初三 议论文 824字
2024-01-15 09:52:5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与优秀的人为伍,我们会变得优秀;与不优秀的人为伍,我们也会变得不优秀。然而,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完全相信这个观点呢?在我看来,近墨者未必黑,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自己的品质。相反,一个品质低劣的人,无论他身处何种环境,都难以改变自己的本质。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人会因为与不优秀的人为伍而变得不优秀。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许多例子中找到证据。例如,孟子曾经说过:“得志,然后知其仁也;失志,然后知其义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磨练才能够体现出来的。古代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他们在诗词创作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们并非都是出生在富贵之家,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例子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近墨者未必黑。

那么,为什么近墨者未必黑呢?原因在于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内心世界决定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阳光,那么无论他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品质;反之,如果一个人内心充满阴暗,那么无论他身处何种环境,都难以改变自己的品质。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环境确实会对一个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品质,更多的是取决于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近墨者未必黑。一个人的品质并不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而是由他的内心世界决定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自己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保持自己的品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先以“近墨者黑”的释义开篇,紧接着用“是否需要完全相信这个观点?”一问来引出自己的观念,直接亮明中心论点,开宗明意。文章论据也比较丰富,在论述“近墨者未必黑”时,用墨子的话作为理论论据,经典有力,李白等文人墨客幼时家庭艰苦却凭借自己努力获得成就也很具有代表性。最后总结强调深层原因,升华主题,较有力地论证了“近墨者未必黑”这一中心论点。但是文章总体来说,逻辑还不是特别的清晰,首先缺少议论文的一个基本的议论框架,其次关于文章所论证的观点在文章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述,有时是优秀与否与环境的关系,有时是品质与环境的关系,并不明确,建议小作者可以对思路再做梳理,借助一定的论述模式,再对真正想要论述的观点对论点进行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