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象征着为人处事不张扬,态度柔和;流深,意味着心中自有万千丘壑,深刻从容。静水流深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洞察一切却不被欲望束缚,不被怨恨捆绑,不被磨难打垮,这样就能拥有和谐的生命,拥有长久的快乐,拥有真正的自
由。
---题记
当灯红酒绿的奢扉甚嚣尘上,纸醉金迷的浮华挥之不去,当时代的喧嚣对人们的耳朵进行围剿,还有多少人能抛开金钱利益的诱惑,坚守一颗澄明的心,静水流深,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常开不败?
静水流深,需要一份淡泊。翻开史书我们可以看到,曾经那个开怀畅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那个徘徊行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潜,那个独坐小楼“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范仲淹……美人翩飞的衣袖,宠臣如簧的巧舌,帝王无常的喜怒,让他们的人生路上风沙纷扰,但是他们选择了淡泊,不被欲望束缚。于是他们拂去身上的浮尘,关上一扇通往趋炎附势的名利之门,打开了一扇可以眺望远方的窗,宁静而致远。
静水流深,需要一份豁达。哲学家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诚然,心怀愤懑的人,即便身处幽谷密林,也难以享受宁静。而豁达的人,却能在冲突的浪尖坚守一份平和。战国时的蔺相如一忍再忍廉颇的寻衅羞辱,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姿态,终使廉颇幡然醒悟,从而给世人留下“将相和”的美谈;清康熙年间,丞相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因府邸扩建起了争执,张英家凭“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度,使得邻里各让三尺,成就“六尺巷”的佳话。只因他们有这样高贵的宽和,给自己免去了多少烦扰,给后人留下多少典范。
静水流深,需要一份坚韧。一个人能耐得住多少寂寞,饱受多少磨难?而他甘愿被流放——乌拉尔山的花开了又谢,贝加尔湖畔的水凝了又融,他在那里选择了坚守自己对祖国的忠心,写下了一段不朽的传奇,他是一个民族的骄傲——苏武。正是那份坚韧,让他在苦寒寂寥中,心沉如水,执着安定。
静水流深,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当历史的车轮不断地向前滚动,当精神被物质绑架,当喧嚣让我们无处躲藏,我们更应该学会选择坚守一片净土,有能力享受内心的安静。学会做一棵树,一半是光,一半是影,迎于风,沐于雨,不张扬,不怨艾,不屈服。
静水流深,闻喧享静。宛若庄子梦中那只玲珑的蝴蝶,因为羽翼轻轻,所以,能飞过沧海。沧海彼岸,智慧之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