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责任写进青春里

初三 议论文 830字
2023-12-27 21:01:38

西北大漠风沙中,有人伴着驼铃,跋山涉水缓缓而来。这些“守夜人”带着满腔沸腾的热血,斗志昂扬的青春来到敦煌,以保护万千文物为己任,书写了一生

的无悔。

守一方水土,担一肩责任,献一世青春。雨打不乱,风吹不倒。

“到敦煌去!到敦煌去!”一百多年前,这句话在一个青年的脑海里久久萦绕,像施加了魔法,让他弱小的肩膀担起“敦煌守护神”的责任。旅法画家常书鸿偶然巴黎邂逅了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他编辑的《敦煌图录》后,便深深沉迷于敦煌艺术于抛下旅居十年积攒的名利,前往他从未涉足的敦煌,从此以保护文物为事业,再未离开环境恶劣、经费短缺等困难,经历妻子离去的打击,终其一生致力于保护和研究敦煌物。几十年过去了,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耄耋老人,当初弱小的肩膀却变得伟起来。他用青春担护起文物安宁!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中国敦煌学的发展一度落后于外国,段文杰扛下发扬敦煌学的责任,凭一己之力扭转这一局面。段文杰满怀热情扎根大漠,默默耕耘。他临摹的大量敦煌壁画,是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和同事一同为洞窟制作的编号,沿用至今。晚年,段文杰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现前沿的研究成果,让敦煌学回归故里。一生热爱,一生守候,段老从未卸下肩膀上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他的青春里嵌着责任,扬着荣誉——“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

没人不承认樊锦诗就是“敦煌的女儿”。自大学毕业,樊锦诗便踏上去往敦煌的征程,这一去,便是一辈子。她被迫与家人分离,将热爱融入她的血液。面临游客蜂拥而至和洞窟加速老化的情况,乘着互联网发展的东风,她大胆构想“数字敦煌”的图景,利用数字技术保护敦煌文物,通过网络为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提供研究素材。樊锦诗满怀理想,她的肩膀上承载着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和寄语。她以青担责,展未来图景!

如果没有这些“守夜人”的责任担当,浩浩中华纵使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也可能随着时光流逝而就此蒙尘。他们将文物视为相伴一生的挚爱,不惧大漠凉,把责任写进青春,书写了一生的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