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舍与得

初三 议论文 997字
2023-10-29 21:19:52

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人生在世有关舍与得的问题是永恒的命题,而关于舍与得的真谛,更需要有大智慧,方能参悟。

苏轼曾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见世间万物,自有其定数。应得的,即使舍了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复归;不应得的,即使强求也最终不得不舍。正如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背一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最终,他得了金子,却舍掉了生命。由此可见,舍得之道无法强求,在做决定时更应慎之又慎。倘若鼠目寸光,必然会因小失大。

世间万物,无不相生相克又相伴相生,舍得亦如此。想要参破舍得之道,便要从狭隘的舍得观念中跳脱出来。俗世中,大部分人想得时,其最终结局往往是得不到;而坦荡地“舍“时,最终却会有所得。正如袁世凯得寸进尺妄图称帝却最终声名尽毁;王维舍官肆意山水却最终成就诗佛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历史上不乏有许多位高权重之人,他们已经得到很多,却想要得到更多,最终铤而走险,在不断”得”的过程中失去了良心、自由甚至是生命。关于舍与得的道理贯穿着人生,即使是牙牙学语的稚童也能说出一二,但真正实践时却总有人本末倒置。因此,这还不算真正的参悟,唯有将其深刻寓于思、寓于行,才能最终不被舍得的迷雾所困住。

舍得是一种人生的哲学。舍是一种本领,一种态度,一种境界。舍得舍得,先舍而后才得;舍在前,得在后,也就是说“舍“与“得”虽是反意却是一物的两面。舍与得是对等的,你先舍,然后才能得。一个人只有施予才能获得,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施予。这就是“舍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当然,这种“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丰润,境界的升华。舍得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个去琢磨,去感悟。

“舍“与“得”,就像天平两端的砝码,正如一场左手对右手的交易。正如《断头皇后》中那句著名的台词:“她那是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给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有关舍与得的交换永远是公平的,而砝码如何添减的决定权,最终要交由人心深处的那杆天枰。人生生老病死乃是注定的轮回,在此期间执着于外物的“得”,不管是再璀璨的金银、在恢弘的楼宇,最终都要舍去。而唯有精神的得,才促成了对身外之物的舍,造就了生命最终的圆满和灵魂最馥郁的香气。

舍与得,有舍有得方构成淡然超脱之人生。舍得之间,自有取舍。因而,我们为何还不早日释怀?紧握拳头,你什么也没有;摊开双手,你将拥有整个世界。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清晰,取材独特,文笔优美。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