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初三 议论文 553字
2023-10-15 21:17:43

人无信不立。

—题记

诚信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观"的君子之风,是"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人生选择,是"内不欺已,外不欺人"的处事态度。我们应该秉持诚信之心,身正心诚立于世间。

回顾历史,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宣百姓中若有人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给予十金,没人去移木,当商鞅加到50金,终于有人移动此木于北门,商鞅立赏50金,以表诚信不欺。此后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最强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如果商鞅变法不诚信,那变法就不会得到支持,那么秦国可能灭在他国之手,由此可见,诚信是国家兴亡的关键,诚信则兴,不诚信则衰。

再看现代湖北武汉黄陂孙水林兄弟俩每年都会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2009年底,哥哥孙水林在年前给农民工结清工钱,在返乡途中遭遇车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俩诚信之举,深深打动了全国人民。诚信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诚信似真金,如阳光般闪耀光芒,诚信似繁花,如蜀绣般色彩缤纷,诚信似钻石如堡垒般固若金汤。

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做到诚信?我们要诚实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果犯了错,要主动承担责任,青少年没有不追求美的,但更应该追求的是精神美,诚信美。人无信不立。已诚立人,以信立业。

记住,守护这份诚信,因为诚信,所以美丽。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思路流畅,取材真实,立意深刻。这篇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中选取的事例也较为典型,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论据丰富且贴切,很好地支撑了论点,让文章更具可读性,也更有说服力。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