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有品德的人从不会缺少朋友,总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友,被他的道德品质吸引,与他相伴。
自古以来,有德的人总是备受人民的亲近与爱戴。商朝汤王为求雨而自焚,以自己的生命为天下百姓求风调雨顺,因此被人民爱戴和敬佩。唐太宗李世民广纳贤士,听取大臣的建议,能以宽广仁厚的胸襟容纳千万黎民的心声,因此才造就了贞观之治,万民信服。明代李时珍,为了行医救民的梦想,放弃了高官厚禄,而选择了踏遍山野,尝尽百草,最终编成了《本草纲目》,造福千秋,因此受民间百姓的敬佩。由此可见,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为他人造福时,那他必将被众人尊敬。
而与有德相对的,便是无德。无德者众叛亲离,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秦二世昏庸无能,宠信小人,以至于秦朝二世而亡,天下起义之声不绝于耳,四方兵马征讨暴秦。秦桧把持朝政,谋害忠良,以至于他的雕像至今跪在地上,被人民唾弃。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令无数无辜的人民死于战火,最后他被盟军打败,接受人民的审判。这些历史的证据展现在你我面前,深刻的让人意识到无德使人众叛亲离。
有德和无德的结果差异巨大。有德使社会进步、和谐。而无德正好相反,它使社会倒退,带来纷争。
所以“德”与当今国家的发展必然是有关的。一个国家有德,那么这个国家一定会受到世界多国的尊敬,能够在世界上拥有志同道合的盟友或互惠互利的伙伴。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中,我国充分体现了“德”,帮助西亚等地区的多国发展经济。我国用实际行动帮助他国获取了利益,因此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而当今世界,却不是处处有德。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打压,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端。日本排放核污水,危害了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也危及了人类本身,国际上反对之声不断。
古之德者结兴德之邻,耀兴德之业。有德者受人亲近爱戴,无德者众叛亲离。显然,有德才是世界所向往的。那就请从自身开始,体会美德带来的和谐与美好,并呼吁身边的人,共同营造美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