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AI写作的冲击,余华却表示:“当ChatGPT接近完美、没有缺点时,也就没有了优点;人脑总是要犯点错的,这也是可贵之处。”世间文学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往往并存,所以人工智能笔下“完美”的小说反倒失去了个性、沦为庸常。文学如是,人亦然。我们理应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事物,优缺点能并举,瑕瑜处亦可互伏。
事无全利,亦无全害;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就像AI笔下平铺直叙的“完美”却是事实上的“不完美”,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前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似奸诈阴险的曹操也有励精图治、匡扶社稷的宏愿;“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帝王”,被称作“词帝”的李后主却不善治国理政,国破身死的结局令多少后人扼腕叹息。正如屈子所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每一束光的落下都会带来阴影,每一抹灰烬的深处亦留存余温;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东西,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物什,唯有以客观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去体察,才能得到事物的真实。
和氏之璧,不能无瑕;隋侯之珠,不能无類。正如作家往往雕琢笔下的“圆形人物”,优缺并存创造出了角色的立体;我们也应正视生活中的“圆形”,悦纳瑕瑜之理才能让我们迈步走向成功。且看高祖弃陈平之小忿,采六奇之大谋,不因小过妨公家之大务,成就了“阏氏开阵而汉军全者”的强盛;再观文侯舍吴起之小失,而取五城之功,不以瑕疵害贤士之大善,书写了“拔秦五城,北灭燕赵”的史诗。诚如刘子之语:“定国之臣亦有细短,人主所以不弃之者,不以小妨大也。”分清利弊、取优补缺自是我们行走世间的至理。接受事物的优缺两面,才能让我们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客观看待事物的长短之处,方能让事物为我所用、扬长避短。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看到事物的多维本质固然重要,学会推动缺点向优点辩证转化也一样关键;世间往往存在缺憾,因此如何将缺憾转化为相对我们的利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揆物,本该是瑕疵的亮线被规律排列后,这些针状的“缺点”却铸就了星光宝石的永恒星芒;论事,曾因冬季凝冻而闻名的梅花山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机遇,成为南方滑雪的“网红打卡地”。便如《吕氏春秋》中言:“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事物的优点与缺点总是随着时空、条件、情境的变化而转化。而如何于事物发展间寻找转机、转劣为优,正是我们主观能动的价值;唯有将客观上的缺点向主观上的优点推进,我们才能更进一步、精益求精。
荆岫美玉含纤瑕,骊龙明珠有微類。“天下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吾辈青年自当全面看待世间万物,不为优点的“完美主义”所迷,亦不为缺点的“尺瑜寸瑕”所惑,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劣为优。且看那天地无尘,山河有影;而我自瑕瑜互见,沐光而行。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取材丰富,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得当、丰富,具有时效性。文章层次分明,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正文列出从多个角度切入的分论点,结尾加以总结,划分了文章严密、清晰的层次。作者通过文章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