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在其著作《书谱》中有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即能险绝,复归平正”。诚如斯言,对于本质的回归和初心的坚守,从平正到险绝再到平正的过程不仅是书法章程的缩写,在结构平展与收缩的过程里亦也隐伏着人生的种种警策。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严格地遵从规矩法度,不逾越准则而随心所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书法的初始一定要先了解其结构的全部,而不能自得其乐地根据个人意愿篡改笔顺,否则自诩之下的后果必将培养出肆意妄为的性格,乃至做任何事情都毫无规矩礼貌可言而被人不断诟病。揆诸现实,每日看似杂序无章的生活其背后都遵从着种种的规则约束,同样的,学习任何一项本领都势必按照着从简入繁的顺序运作。
达芬奇的老师——费罗基俄,要求达芬奇画鸡蛋练习基本功,于是他整日观察鸡蛋并认真描绘出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它们的形态,终于经过了三年努力,自此有了手感。再观,“纪昌学箭”,遵从老师的教诲,苦练眼力而不断盯着东西久久不动,最终经过不断努力射箭的本领也越来越精准。
即知平正,务追险绝:在掌握好方法和不失规矩的前提里,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大胆追求变化。一味恪守固有的方法与本领而不创新与精进,终归只是普通的掌握,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痕迹。东晋时期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字体平和自然,笔势优雅含蓄,道美健秀。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结构方正有力,笔画横竖轻重,笔力挺拔开阔。而同为唐代的柳公权,稳而不俗,老而不枯,险而不怪。
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在险绝的基础上平正,而不是放弃精修与创新,亦为返璞归真。虽然第一次的“平正”是要遵守规矩,打下基础,但第二次的“平正”则要在真正了解书法的变化之后,即恪守规矩,又明晰变化,美之处则为意境之属。苏东坡有言:“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把极致的技巧与本质的纯朴相融合,已达到真正享受书法的意境,也彰显了个人的气质和书画的美妙。
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拥有了怎么不平凡的追求,都不要忘记本质与根源的淳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遵守规矩,只有掌握基础才能创新,而追求险绝固然别具一格,但仍要保留本质内蕴,不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当二者合一时,自然尽显高尚情操与意境华章。
教师点评:观点鲜明、思想深刻是本文最大的亮点。为了做到这两点,作者做了精心的安排:一方面设置整齐的结构,先紧扣题意,从引用的名人名句入手,提出“书法章程中其实也隐伏着人生警策”这一观点,再紧紧围绕“以书法之道论述人生之道”这个大前提有的放矢地对“平正——险绝——平正”这三个过程的表面含义与背后深意进行了解读和延伸;另一方面大量援引恰当的材料作为论证依据,用事实解读理论,以论据辅佐论证,不但使论证严密,加大了说理的力度,而且使内容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可以说,通过这些安排,作者将自己对“把极致的技巧与本质的纯朴相融合”的辩证思考传达得较为准确、直观、全面,也使本文彰显出理性思考睿智、深刻的光芒。总之,本文可以说是一篇观点鲜明、语言灵动活泼且蕴含哲理的优秀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