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会上,演奏家习惯衣着华丽登台献艺,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藏在音乐背后。”
“隐藏在音乐背后”,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漫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苏翁连用四个“无”字来解读老子《道德经》的思想,“道隐无名万物荣”是对道家思想的最高概括。一个“隐”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道隐藏于世间万物背后的状态。
老子的《道德经》由天道观推衍人道观,指出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道的至高境界就是“隐”。隐的精神为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所传承,因此“功成身退”几乎是每一个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人生。春秋的范蠡、汉初的张良都是他们的精神偶像,功高绝世,而又扁舟五湖,扶倾定危,而又偃仰啸歌。
“隐”,不一定就是主张人们隐居,它更主张人们在世俗喧嚣中保持一颗本真之心,对于浮名浮利采取一种超然旁观的态度,坚守最真实的自我,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而不为世俗的功名利禄所左右。这样的人,活得实在,活得逍遥,活得轻松。
理虽如此,不过历史长河滔滔而下,究竟有几人能看透名利?余者还是免不了功利的诱惑,苦苦挣扎,让心灵受累,甚至付出更大的代价。《三国演义》里的魏国将领钟会和邓艾奉命伐蜀,本来已渡过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却因各怀自立之心,自相残杀,最终双双丧命。钟会、邓艾皆魏之良将,风云叱咤,名动一时,然而在功名面前,他们却显示出致命的弱点,功虽成,身已死。代价如此,何其悲哉!
作为将军,隐藏在功勋背后,才不至于居功自傲;作为音乐家,隐藏在音乐背后,才能为观众奉献出最优美最纯洁的天籁之音。观众欣赏的是音乐,而不是演奏家外表的俊朗和华丽。而音乐家的责任,则是为观众奉献发自内心源于灵魂的音乐,而不是以一身华服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穿上一身朴素的衣服,让自己淡出观众的视线,才能让音乐感动观众的心灵。
我常常神往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这种意境: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月出东山,白露横江,渔人在芦苇中泛舟闲饮,樵夫在曲径上砍柴缓行。他们在红尘名利之外,尽情享受着这种属于自己的最真实的快乐和安详。这里面,蕴涵着难以名状的“隐”的智慧。
教师点评:作者以“‘隐’的智慧”为题,对人们在看待事物时应持有的心态这一话题做了论述。文章亮点颇多。首先,立意独到。在探讨心态这一话题时,作者没有老生常谈,而是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隐”,通过解读和剖析,让我们知晓了“要保持本真之心”,这其实是在我们一贯的理解“对待事物要保持好心态”之上做了进一步的深入,可以说作者带领着我们做了感悟的提升。其次,论述有力。作者的论述条理清晰,呈现层层递进之势,先做解释,再做论证,解释简单易懂,事例充分恰当,所以即使概念抽象、想法独特,我们依旧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认同文章所传达的观点。最后,底蕴深厚。文章旁征博引,选用的材料有文学作品,有历史事件,还有现实中的例子,这些无一不体现着作者广博的知识和深度的观察力。文章颇具格调,意蕴悠长,让人有所收获,也让人豁然开朗,实为一篇有智慧、有态度的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