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捐款”的争论

初三 议论文 800字
2022-07-31 16:36:02

一笔捐款,引得人们纷纷议论,比起现实的物质方面,有人更加注重“奢侈”的精神方面。年轻教师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她只说了一句:“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听闻此言,觉得甚是有理——登高博见,方能培育千里之目、拏云之心。

登上高楼极目远眺,才能拥有更加开阔的眼界。“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鲁迅先生此言不虚,且这对于我们认识天地之大也同样适应。如果只有老师在课上同学生讲述这世界有多么广阔,那么生活在大山中的孩子们便永远只能如井底之蛙一般,对此仅能拥有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这位教师带着孩子们走出大山,让他们亲眼看见这大山之外的高楼,让他们亲身登上高楼,无疑更能让孩子的视野打开,让他们的眼界更为开阔。亲自登高,才能切身体会世界之大;登上高楼,才能望得更远。

登上高楼高瞻远瞩,才能培育更加高远的志向。无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会被狭隘的环境所限制,唯有眼界高远才可拥有凌云之志。可见,南仁东因心怀宇宙真知,所以立志“南修窝凼落星辰”;袁隆平因心系天下黎民,所以毕生追求“禾下乘凉梦”。所有梦想皆因自身能动性所驱使,唯有让孩子们登高望远,见得远方的世界,让他们看到自己未来发展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信仰的明灯于他们心中燃起,那么大山的发展才能拥有希望。登高望远,才能成为拥有凌云之志的鸿鹄。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客观物质条件是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倘若生存都成了问题,那么有谁还会去追求精神境界呢?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位教师是在得到一笔捐款并通过考量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后才选择带他们走出大山的。但我们也应知道丰富的精神世界不是物质能够换来的,倘若每每收到捐款都着眼于“现实的问题”,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层面的话,那么孩子们的精神永远是贫瘠的,他们的视野将囿于这大山之中。所以我们需知,真正的贫穷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思想上的贫穷;真正的富有也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今日关于这笔捐款的争论终会归于沉寂。当喧嚣散尽,我们也应谨记,唯有登高博见方能拥有望尽天涯的千里之目、不坠青云的拏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