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

初三 议论文 580字
2022-05-21 10:12:3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一题记

陶渊明因为不愿同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仅仅是对自身气节的坚守,更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回眸历史,像陶渊明这样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气节的大有人在。

坚守气节是一种人生态度。″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汉武帝派遣正值壮年的苏武出使西域,在前往西域的途中,他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人对苏武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但他依然坚守气节,不肯投降。于是,匈奴人将苏武关了起来,这一关就是十九年。十九年的囚禁没有使苏武屈服。无奈之下,匈奴人只得释放苏武回国,此时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苏武用他的一生坚守了气节。

坚守气节是一种选择。"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朝中期,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凡是想要得到晋升的官员,都必须向宦官行贿。面对宦官的索贿,于谦放弃了升迁的机会,断然拒绝,并写下了″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样的诗句来表明自己的气节。

坚守气节是一种精神。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和逮捕共产党人与进步人士。夏明翰不幸被捕。临死前,他大声诵起了自编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牺牲时年仅28岁。正是像夏明翰这样的共产党人,坚守气节,不畏牺牲才有了如今富强的新中国。

当我们的思绪从历史回到现实时,会发现,大浪淘沙,多少英雄已经逝去。多少传奇已经沉淀。但坚守气节的精神没有被湮灭,不会被历史的烟云所掩埋,更不会被前行的人类所遗弃,它将会不会被一代代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