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行为,品质等等。而这些变化悄无声息,但环境中的变化是否真的无法抗拒呢?
环境中的变化可能会使一个人大大改变。吴敬梓先生的《儒林外史》一书中有描写这样一个人物——匡超人。最初的他有孝心,善良,厚道,真诚,可是当他换了个环境,开始接触官场,儒林上的那些腐败的东西时,他变了,他不再是那个邻家少年了,他狡诈,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可在那个环境大流中,这样的变化又好像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不仅如此,在清代初期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八旗子弟在安适的环境下逐渐放松自己,整日养鸟、斗鸡。以至于在后来闹出射箭时弓拉不开骑马时从马上掉下来的笑话。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的确很大。
可凡事总是例外,回首中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不随环境而轻易改变自己的人也很多。
在南宋那个偏安的年代,奢靡享乐之风盛行,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大家都是这样?请不要忘记辛弃疾那名传千古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壮志,也请勿忘记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拳拳爱国之心。回首近代,在国民党制造的恐怖下,为中华站出来发声而不随大流的人也不少。朱自清的饿死不吃美国粮,方志敏所期盼的那“可爱的中国”,闻一多那激情昂扬的演讲以及鲁迅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鲜明态度。这些都能让我们体会到,即使在那样的环境下,仍然有人不忘本心,坚定志向,誓死走出自己的路的决心。
环境带给人的变与不变,还是要看人是否能坚守住本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