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问:心中怎么会有清泉?是的,心中不可能有自然界的清泉,但心中可以拥有信念的清泉。
在茫茫沙漠里,一支探险队负重跋涉,对他们而言,水是他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源泉。一旦没有水,他们将失去信心。队长却对队员们说:“最后一壶水,在未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正是这壶水给了他们百倍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使他们能够一步步挣脱死亡线,最终胜利穿越了茫茫沙漠。虽然他们后来发现这只是一壶沙。这并不是说沙子是队员们希望的泉水,而是队员们并不知道壶里装的是沙子,才产生了希望!
心中的清泉可以是一种信念—一种可以在我们遇到苦难或挫折时,让我们坚强起来的信念。它给我们以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让我们能以顽强的毅力成就事业。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写的是母女俩滑雪遇险的故事,因为她们穿的都是银白色的滑雪服,管理者曾告诫她们,要她们穿一件颜色深一些的衣服,但她们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正当她们滑雪滑得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时候,发生了雪崩,她们后悔莫及,因为她们衣服的颜色与雪的颜色融为一体,急救人员根本不能及时发现她们。这时母亲毅然决定割破手腕,让自己的鲜血染红一大片雪地,以此来解救自己的女儿。是什么驱使她用宝贵的生命来解救女儿?是母爱的信念。她坚信女儿会走得比她更远,正是这种信念,迫使她做出如此大的牺牲。虽然她因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人世,但是在关键时刻,她心里流动着的是一股清澈的泉水。
古今中外,凡能成大器者,心中必有一泓清泉。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遭受宫刑之辱,因他心中有一泓实现父亲遗愿的清泉,才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当代保尔·柯察金—张海迪,虽然三分之二肢体瘫痪,但因她心中有信念这泓清泉,所以创造了自学大学课程,分别撰写、翻译了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学会用针灸治病等人间神话;比尔·盖茨心中有一泓以知识和智慧创造财富的清泉,经过多年拼搏,成了世界首富。反之,如果一个人心中的清泉干涸了,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干部心中如果没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让私欲任意膨胀,就会走向腐败之路;老百姓心中如果没有自食其力的信念,将会失去生命的支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们每个学子也应该有自己的清泉。心中的清泉是登山的拐杖、渡海的舟楫。我们是在书山学海里前进的跋涉者,每个人都能到达书山的顶峰、渡到学海的彼岸—只要你的心里拥有一泓信念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