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初三 议论文 735字
2022-03-03 11:39:05

补好船底的小洞,本来只是修船工的分内之事,却挽救了几条生命:面对救命之恩,船主本可假装不知,却恭敬地献上丰厚酬金,心怀感恩。这又岂非是另一种善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来一往之间,善的境界,油然而生。

五十余年前那一句充满朝气的“我叫解放军”,余音袅袅,仍在耳边。那人洒脱飞扬的音容笑貌已然不再,“雷锋”这个名字却升华为一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鼓励我们乐于助人,心怀善念。有一群人称自己为“微尘”,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有了相同的名字,便有了相同的梦想。于是一笔笔善款飞向每一个角落,一份份善良洒进每一个心灵。默默行善的人,有一颗无私的心,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不愿招摇,只是默默奉献出娇艳的花、香甜的果。

善的境界,美在“桃李不言”。

每一个善良的灵魂都应被仰视,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应被传说。人们似乎具备相同的本能,无须召唤,便能以己心度彼心,用灵魂的相触寻找一种感动。因而有了“感动中国”,因而有了千万双热泪盈眶的眼。白方礼老人破旧的三轮车的吱呀声不绝,人们听着: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在大山中坚守的满目葱郁,人们看着。还有更多的人,在拭去热泪之后,把善款捐向远方,把希冀投进大山。桃李赠人以花果,无须报之以金银,感恩与赞美,是最好的回馈,人们用追随踏出了一径花香、一蹊善良。

善的境界,美在“下自成蹊”。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缺乏善良的民族。孔子说:“仁者爱人”,温、良、恭、俭、让无一不是与人为善的最好诠释;老子讲修身养性,不惜绝仁弃义,以民复孝慈;而佛祖慈悲,以“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惊天气概,普度芸芸众千百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岁月早已将善良融入民族的骨血之中。

在这片大地之上,人们世代相传,践行着善诺言。善良的人往往有无私的心,或随意为之,或精魄熔铸,将这世界点缀得花香弥漫,硕果累累,不言不语,用微笑诉说着一种无声的大爱;心怀的人常常会以灵犀之意,跨千山,越万水,只为身桃李芬芳,追随心灵的脚步,踏出一条通往善良小径。

在此愿为桃李枝,在彼愿为踏蹊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善最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