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光景里,场景与人事有别,本质无异,一个人孤独,两个人绝不辜负。
——题记
分你一粒种子,可能会获得更多果实;分你一阵花香,可能会引来更多蜂蝶;分你一片阴凉,可能会慰藉更多旅中的疲惫者;分你一个灵感,可能会创造更璀璨的未来。孟子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琴瑟和鸣,才能相得益彰。
一拉一提,一顿一缓,是小提琴演奏着《梁祝》柔和的乐章。闭上眼,是轻舞曼妙的两只翩翩蝴蝶,是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是十八里相送时的欢欣与不舍,是悲痛中透着决绝的一片倾心。虽然独奏也能带来令人震撼的乐曲,但一首好的乐曲,若只献给一种乐器,必定少了几分韵味。倘若缺少了钢琴的前奏、管弦的和鸣那又如何真正淋漓尽致地表现相伴时的欢愉,离别时的哀愁,化蝶之际的凄凉美丽。分一段乐谱,琴瑟和鸣,相得益彰,用那细细的琴弦与修长的琴弓引导乐曲的和谐,这将是对故事最好的诠释。
一枝独秀不是春,没有谁拥有全世界的鸟语花香。
从朝代的变更中不难发现,宫廷中的物件是很难传到民间去的。不论是宫廷专用的瓷器、香料,还是武将们呕心研制的武器与文官们沥血写出的史书,都像是一个个被过度保护的孩子,被严格地尘封于馆阁之中,不见天曰,不为人知。它们身处琉璃瓦、红砖墙的宫中,被精心保护,但随着王朝的更替,它们淹没在尘土中,灰飞于时光里。或许经年之后会被发现,但也只是重新更换了一个被圈住的地方,无非是四方天地变成了博物馆的玻璃罩。拥有者是自私的,他们沉醉于自己的一枝独秀,想独自拥有一切,精美、高贵的物件就成了贵族们的专属。可是他们不曾想过,这样的封闭与沾沾自喜,只会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止步不前,四方天的阳光照不到世界的角落,更带不来全世界的鸟语花香。
分享与被分享者的会晤,是一次灵魂的融合,带来思想的绽放。
鸠摩罗什对内心的信念无比执着,执着得让弘扬佛法之路熠熠生辉。他还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时,便想将大乘佛法传到中原。一路蜿蜒,一路曲折受尽了折磨与侮辱看尽了人生百态与世态炎凉,他一步一步,迈向佛法未普照的中原。当大乘佛法被中原所接受,当鸠摩罗什的名字享誉中原大地,当鸠摩罗什与人们分享了思想与信念,交换了理念与追求他的灵魂便完成了与另一个世界的融合,他的思想便绽放出了新的光芒。鸠摩罗什分给中原一粒佛法的种子换来中原佛法的灿烂之光。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