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绿瓦小村落

初三 议论文 1325字
2021-09-12 13:25:43

家乡是我们的根源所在。 多数人的童年都在那里度过,那片土地养育了我们,并亲手将我们送向广袤无垠的外界。当我们在外漂泊流浪时,请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一片土地欢迎你的归来。

我的家乡坐落在群山之间,周围的小山包都很低矮。鲜艳的花儿、葱绿的小草挤在上面。春天时,它们绽开了笑脸亲迎远客;秋天时,它们化作泥土恭送客人。偶尔几株迎客松挺立其间,忠心护卫着这片土地。一片生机之间,一条蜿蜒的水泥公路绕过一个个小山包,直通我生长的地方——一个青砖绿瓦的小村落。

我的家乡,被群山所环绕,用村民的话讲:这片土地就像还在襁褓中的婴儿,一点点地成长着。但说到底,是勤劳的村民孕育了它,造就了它,将它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

村落周围低矮、平缓的群山,经过村民们的不懈耕耘后,成为了整个村落的大粮仓。

群山表面如楼梯一般,一级一级地绵延向上。平坦的农田井井有条地分布在每一级阶梯上。从前每到秋天,金黄的麦浪中村民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麻雀也争抢着啄食麦粒。到处飘散着淡淡的麦香,老牛的叫唤和村民爽朗的笑声不绝于耳。每个人都快乐地劳动着,并乐此不疲。

枝繁叶茂、一树成林的巨木在村落中随处可见,它们安静地护卫着这片沃土,就像这里的村民曾经细心呵护它们一样。每当酷夏来临时,这些巨木便给予人们乘凉之地。大人们将木桌和椅子搬到巨大的树荫下,手拿蒲扇,摆一点家常菜,再悠闲地谈一些家常。小孩子则在巨大的树干间你追我赶,在清凉的微风中嘻哈打闹。

村落中零散分布着几棵梨树,每年八月份,它们所结的梨都会不约而同地全部成熟。每到这时候,梨树周围总会挤满贪吃的孩童,其中不乏勇敢无畏者,自己爬上树去,在一众孩童敬佩的目光下,伸长了竹竿打下新鲜多汁的梨。这片沃土上自由生长的梨,不用每天沐浴在各种农药化肥下,成熟后带着自身的香甜和清脆的口感,深受本地人青睐。

大多数村民都喜欢串门,到别人家去坐会儿,亦或是聚在一个地方娱乐消遣。人们自己踩踏出来的小路从这一家通向另一家,这即是热情开朗的象征。

但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经不住时间的腐蚀。一座座钢铁森林拔地而起时,村民们扎根乡土的思想便开始动摇。很快,一批一批的村民便开始向城市进发,有些人想要外出谋生、有些人想要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有些人是为了孩子的学业……不论如何,农村的人口都在迅速减少,农村的繁荣也永远地成为了过去。

鲜花开得更加灿烂,野草长得更加茂盛,但这一切却无人知晓。往日的农田,现在已被野草彻底占据。麦浪滚滚,已成往日风景。树木长得更加繁茂,酷夏时的树荫越来越大,乘凉的人却越来越少。成熟的梨烂在地上,却不见品尝它的人。人们当初将村落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现在便开始一点点地拆掉它了。无人居住的房屋大多被夷为平地,荒草进一步占领了这些地方。当荒草长得及人高时,已经很难看出:这里曾经有过房屋。

鲜红的对联紧贴在门框上,每年更换,但也仅此而已。紧闭的房门,爬满蛛网的窗户,布满灰尘的灶台,失去了人们的喧嚣,它们也只剩下了落魄孤寂。

回忆这座村落以前的点滴时,我只能想到它当初的繁荣与村民们的和谐热闹,整个村落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面对现在的寂寞荒芜,也只能无奈接受。

当你在一栋栋高楼大厦之间谋求生计时,请不要忘记:群山之中的青砖绿瓦才是你最初的家,才是你心灵永远的归宿。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令人五味杂陈的文章。五味杂陈的原因,一部分与鲜明的对比有关——作者在文中细致描述了家乡往日和今时的不同面貌,并以先追忆过去、再陈述当下的顺序对内容做了层次的划分,又通过丰富的场景选取、细致入微的描写刻画,展现了儿时村落的富足兴旺、欣欣向荣和别具风情,呈现了如今村落的无人问津、寂寞荒芜、衰败萧条,让文章前明快、后暗淡,以一前一后的显著差别凸显了村落的变化,也让我们先被生机与希望所感染,后为萧条之景而惋惜,以感受的变化牵引出心情的起伏。另一部分则与令人无奈的现状有关。作者家乡的村落是如此,还有许许多多的村落也是如此,人们为了生计、为了不同的追求选择背井离乡。故土难移,却也难归,无可奈何,也无济于事,不禁引人慨叹。五味杂陈,还是因为作者在观察、记录现象的同时,也察觉、反映了问题,文章价值深重,难能可贵,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