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如今,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发挥想象来个假设:假如那是项羽真的过了江东,又会怎样呢?
项羽生前林林总总的事迹浮现在我脑海中,放飞思绪后,我努力厘清思路。我想,假如那是项羽过了江东,至少会有以下这四种可能:
第一种是他打算东山再起,但重蹈覆辙。作为一代英雄,虽然失败了一次,但项羽依然不可一世,还是粗鲁、莽撞装的武夫性格:在政治上依旧没有眼光,在思想上总是麻痹大意。为人又刚愎自用,对他人处处提防。无疑, 依旧如此这般,只有屡战屡败,只是以告终而告终。
第二种也是打算东山再起,但获得了成功。项羽先是常思己过,不断反省,分析自己失败了教训,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然后卧薪尝胆,痛改前非,广纳贤才,汇聚英豪,其军队逐渐壮大,实力大增,最后大败刘邦,建立新政权,从而改写了历史。
第三种是分析利弊,决定隐姓埋名。项羽过了江东,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想东山再起,只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皆不可得,江东父老疲于战争,实在不愿再战。另一方面,刘邦实行的新政深得民心,政权稳固。项羽分析形势,认为自己大势已去,只好找个偏远山村,隐姓埋名,以耕田为生,安度晚年。
第四种是在潦倒的生活中抑郁而死。项羽过了江东,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羞愧难当,终日生活在自责、悔恨之中,郁郁寡欢,纵使有一些亲信一再鼓励,可他再也无法重整旗鼓。再加上刘邦每日派人严格搜查,项羽居无定所,最终在潦倒的生活中抑郁而死。
我想,大多数人都希望第二种情况真实地发生。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项羽纵然有百般缺点,但仍不失为一代英雄。就连在《史记》里,项羽的经历不也出现在本为帝王所设的“本纪”中吗?
历史早已过去几千年,以上的四种情景也仅仅是假设而已,但是换一种思路,换一种角度去思考历史,它才能更鲜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