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题记
梦想是一道星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梦想是一泓清泉,润泽着我们拼搏的心灵;梦想是一座高山,激励着我们不懈攀登;梦想是一树繁花,吸引着我们追逐美好。青少年要实现梦想,需要坚韧与执着的追求,还要有宽阔的胸怀与乐观的心态……
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鲁迅,他知道近代中国十分落后,也看到了许多中国人吸食鸦片,摧残了他们的身体,也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因为庸医而死去,他的梦想就是给中国人治病,他不远万里地前往日本留学学医时,遭到了当时日本学生的取笑,并且在看电影之时,内容大多都是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害的情景。然而在座的中国学生却都大喊“万岁”。此时鲁迅明白了,中国人病的不是身体,而是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病”。他打算弃医从文,又重新回到了祖国,他打算用他的笔杆子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来治人们的“病”。鲁迅他的职业虽然有变,但是鲁迅的初衷和梦想毫无动摇。他呐喊过,没有人理他,他也彷徨过,但他依然没有放弃,他依然鞭挞着社会的黑暗,希望人们解放思想。他曾在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到,中国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失掉的而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所以鲁迅他相信中国可以变得焕然一新。鲁迅不仅是文学巨匠还是民主斗士。他也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用自己的文章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做出了坚决的斗争。他为他的梦想做出了一辈子的努力与奋斗,他也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鲁迅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习总书记也曾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者,追梦需要激情与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追梦与圆梦义不容辞,我们不仅会实现自己的梦,更要实现中国梦,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思想十分鲜明,作者围绕题目“坚守梦想”展开论述,语言流畅,侃侃而谈。文章第一段是通过一个排比句来对“梦想”进行诠释,它以“梦想是什么”这个句式将梦想比喻成多个物象,既增强了开头的气势,还便于抒情,增强感染力。文章后面几段引用了鲁迅先生坚守梦想的事例,就鲁迅先生的生平进行了较多篇幅的说明,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内容也都符合主题,开头的题记部分更是为文章增色不少。全文告诉读者一个真谛: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更要为实现中国梦,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付出。不足的地方是,本文引用的事例过少,内容也不是很丰富,所以议论、抒情部分都有些空洞、苍白,小作者可以多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扩充一下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