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丢失的诚信

初三 议论文 612字
2021-02-25 19:26:28

诚信是为人之本,是最不该丢失的,有了这位“先生”,我们才能在社会的各个阶层。站的住脚,扎得下根,那么丢失了这位“先生”会怎么样呢?诚和信有区别吗?如何才能做到诚信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他将被万位物所唾弃,论道德所不容,反之将受人爱戴。在我国过去有一位政治家,叫裴度。他少年时,就规范自己做人的宗旨:“只有自己不欺心,不气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功成名就。”在他15岁时,一次外出拾到一个绸布包,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当失主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绸布包后,泣不成声,这名失主是打算用这绸布包中的钱去官府赎他的父亲性命的。自此大家都对他所信任,有所爱戴。这是好的结果,若裴度没有遵守诚信呢?是的,后果很严重。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牧童放羊,一次骗了村民,第二次,那村民有所犹豫,但还是信了他。在得知又被骗时,村民气愤而归,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却再也没有人信他了,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羊被吃掉而无能为力,他不仅丢失了物质财富,也丢失了精神财富。所以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他就是一个无赖流氓。

一个人要先有诚才会有信,那么怎样拥有诚呢?第一要先信了你自己才有别人的信。正如屠格涅夫所说,先相信你自己,然后人才能相信你。第二,爱因斯坦说过,凡是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

诚就是诚实,就是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说谎,不虚伪,言行一致;信即守信,就是言而有信,恪守信约,说到做到努与行承诺。诚则为人之本,失去则将失去一切。

教师点评:这篇作文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用了裴度和牧童放羊的例子来说明诚信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要先有诚才会有信,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你。这些思考都非常不错。但是在某些地方,作者的语言表达还有待提高,语言可以更加精炼,阐述事例内容不用太复杂,用几句话概括大意,写清楚事件主旨。作者在写作时,应该多看一些好的范文,并练习好的表达方式,以提高自身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