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音乐

初三 议论文 868字
2021-02-14 18:15:38

音与乐,是有所区分的。

我曾看到过一个讨论:“音乐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还是被人类发现的?”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却能够引人深思。

“音”是这个世界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带给我们的一种听觉。鸟叫声、说话声、车鸣声......都可以称为“音”。而“音”之中,又分为“噪音”和“乐音”。如琴键上的单音,对于有感的人,就为“乐音”;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城市中的嚣音便为“噪音”。

“乐”建立在“音”的基础上,准确地来说应该是在“乐音”的基础上。“乐”由“乐音”组成,“乐音”按照音律、节奏合理地排列,而组成一段“乐”,是现在意义上真正的“音乐”。

若说音乐是被人类发现的,那么是谁去创造的音乐呢?大自然?不!大自然不会创造“乐”。音乐是被人类创造出来的?不!人类只创造了“乐”。所以我认为,人类在发现了大自然的“音”之后,创造了“乐”。发现与创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音乐,也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它既可以普通,也可高雅,是雅俗共赏的艺术。普通在于,这个世界上几乎人人都或深或浅地接触过音乐,深至音乐专业的学者,浅至百姓口中哼唱的小曲,它无处不在。但是,音乐也有它的“门槛”,若是不懂音乐之美的人,再优美的世界名曲在他们眼中也是“对牛弹琴”罢了。

音乐不仅是简单的演奏出来的,它是最贴近心灵的地方。它犹如一张空白的纸,你能把你所有的情绪,通过它表达。是我们最直接而且最美好的情感宣泄。有人问:为什么我的音乐感动不了别人?那是你还未能感动自己,没有为自己的音乐而落泪、欣喜、疯狂。只有用真挚的情感连接起音乐和听众之间的“线”,才能够让听众跟随你的情绪,听到你内心深处的声音

音乐是百变的,它能容纳世间所有情感。你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它甚至可以没有定性,没有规则,没有色彩。一切可以由演奏者和听众来赋予。

演奏音乐,需要长久的技巧练习,不断积累情感素材,这些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体悟和练习。小时候练琴,总是只学会了最为浅显的部分,总是弹到流畅即止,而从没有细细体味其中韵律,没有琢磨透彻其中深邃。随着年龄的成长,我渐渐意识到,这样的学习只是在学会弹琴,而并不是音乐。音乐不仅仅是生活的调味品,更是一门严谨的艺术。只有时刻用自己的心去对待,它才能赋予你神奇的力量,演奏出世间最华美的音与乐!

著名古筝演奏家袁莎老师说过:“当音乐进入到你的心里,你流的眼泪,已与我无关。那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心事”。也许这就是音乐的最本质,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