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树皆过往,春木谱新章

初三 议论文 731字
2021-02-09 09:33:06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这句话可谓人生至理。逝去的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我们在旧事物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了更好地前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事物的消逝必然意味着新事物的诞生,大数据时代淘汰了传统联系方式,于是我们有了互联网,有了5G;人类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景消散了战争的阴云,于是我们开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资本主义无法发展新中国,于是我们大步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纵然那些逝去的终将逝去,可“千春犹待发华滋”,春木便在旧树化成的春泥中生根发芽,结出新的硕果。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事物的开始必然标志的旧事物的的淘汰与变革。B站在五四青年节发出的演讲视频《后浪》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众说纷纭。改头换面青于蓝,脱胎换骨锦添花,“后浪”不应仅仅成为一种文化标志、文化符号,而应是一种时代精神,一种循着前浪的脚步,勇于开拓的精神。后浪的前进推动了前浪的消失,后浪应立新于旧,在时代洪流中奔涌。

“有些人能够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雨淋湿。”鲍勃·迪伦如是说。旧的经历不应白白流走,从中学会新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创新。顺着前人的老路走固然不可取,但汲取前人的教训,从中总结经验却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牛顿并非实践至上主义者,相反,他多是考证、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让诸多的物理学定律前加上了“牛顿”这个名字。我们应学会将经历化为经验,从失误中领悟,不然永远无法成为“能感受雨”的少数人,只能默默地被雨淋湿,一无所获。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李大钊告诉我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万千春木,有着无穷的,从旧树中迸发的新生力量。在这时代的风口浪尖,我们不应害怕,沐浴着阳光,便勇敢去闯。

“青年是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习总书记这样勉励我们,青年当从旧木的春泥中破土而出,从沉舟侧畔乘风破浪而过;以杏林春满为始,从年少光景打马而行。“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又是新的时代,新时代的华章当由“后浪”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