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然而这个目标显然离我们还很遥远。当今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地方正经受着战争的摧残,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炮火之中,仍然有许多生命不断因战争而死去。也许就是现在,某个人已经无力地倒在枪口之下了。在战争面前,谁又能保证自己是绝对安全的呢?
如此沉重的一个话题,本应该受到我们时刻关注,然而,却有一些人对战争持漠视的态度。试想,倘若你生活在战争年代,生命无时无刻不受到威胁,你不会希望世人都关注这里,集大家的力量尽快结束战争吗?我们生活在当下,生活在和平年代,但并不是我们安全了,世界上的人就都安全了。
在这世界的其他角落,炮火仍然连天。那儿的人们尤为强烈地期盼和平。我们要不要关注战争,为和平出一份力呢?答案在风中飘荡,鲍勃•迪伦将它唱了出来,他以歌曲的力量,支持着和平事业的发展,呼吁人们关注战争,追求和平。
又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攻打朝鲜。美国刚刚在二战中获利,再加上本身强大,攻下朝鲜易如反掌,当时的世界上,敢问能有几个国家敢与美国对抗,又有几个国家打得过美国?这场战争,是不公平的,因此许多国家都选择旁观。在这个时候,只有中国挺身而出,抗美援朝,美国久攻朝鲜不下,只得求和。
维护和平,中国做到了,即使是美国如此强大的情况下,即使是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中国,仍然毅然决然地为世界和平作着自己的贡献,用自己相比于美国十分弱小的力量,抗击着美国,抗击着强权,抗击着战争。这其中,固然有保护本国安全的因素,但是谁也不能否定中国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还有中国常年在外的维和部队,训练有素的部队代表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与决心。在每一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中国“蓝盔”部队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展示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走出国门的都是工兵、医疗、运输等保障部队,从没有一支进攻性部队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这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主张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一名维和战士在出国前的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只要能为世界和平做出一点中国军人的贡献,就是再苦再累,哪怕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正是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造就了一支打不垮、拖不烂的维和力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的维和部队,已经成为了中国维和的一张独特的名片,中国用行动证明着自己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不懈为维和而努力。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也许,炮弹永远都会在天上飞,和平是一个永远都到达不了的目标,但是我们必须仍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和平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还在中学阶段的我们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些什么呢?一是不漠视战争,“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一个人能转头多少次,假装他只是没看见”?每天关注时事,关注战争,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二来,我们可以热心为战争地区捐款捐物,我们一点小小的努力便是一份大大的温暖。也许正是你的一点力量,让身处战争之中的一个孩子能够吃饱一顿饭。
从现在做起吧!难道非要“花费生命”,“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难道非要等一切不好的事情发生,才去懊悔当初没有行动?炮火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战争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鲍勃•迪伦已经在他的歌中唱出了答案。新的时代应该是和平的,每个人都能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都能够吃饱饭,都能够不因战争而逃离本国。和平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世界需要我们的努力。尽管我们普通人并不能为世界的和平作出多大多大的贡献,但每个人的绵薄之力汇集起来,便犹如水滴聚成大海,能为世界维和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