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优点

初三 议论文 782字
2025-08-20 15:41:52

捧读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总觉心尖悬着一把未落的刀,胡斐那惊心动魄的一斩究竟如何收场?细品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常感胸中荡着一叶未归的舟,"这个人"最终是否踏着暮色归来?这恰似一位巧匠筑就琼楼玉宇,却在飞檐处故意少铺一片琉璃瓦,让仰望者不禁遐想万千。我不禁莞尔:作家们啊,你们又不是变戏法的艺人,为何偏要把最精彩的戏法藏在袖中?

岁月如溪,渐渐冲刷出智慧的鹅卵石。那些未竟的结局,原是艺术家精心布置的留白。留白不是缺憾,而是馈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句号,而是省略号。它像宣纸上未着墨的雪,像琴弦上未发声的韵,像茶杯里未说尽的话。

丹青世界最懂留白的妙处。齐白石的墨梅总是戛然而止,那断枝处仿佛能听见积雪压折的脆响。空白处不是虚无,而是银装素裹的天地;不是疏漏,而是匠心独运的布局。中国水墨的留白会呼吸,时而化作烟波浩渺,时而凝成雪岭逶迤,时而舒展为万里晴空。这哪里是残缺?分明是饱满到极致的艺术境界。

插花之道亦深谙此理。素胚花瓶如谦谦君子,三两枝花似点睛之笔,枯枝横斜若龙走蛇行。茶室更是留白的圣殿,四壁空空却容得下天地,一席素净反衬得茶香更幽。张岱独往湖心亭赏雪,天地皆白中与金陵客对饮,满腹心事都化作酒中明月。这般留白,胜过千言万语的铺陈。

文字里的留白更显功力。孔乙己"大约的确"的结局,刘子骥寻而不得的桃花源,都是作家留给读者的锦囊。黛玉临终那句未尽的"宝玉,你好……",恰似断线的珍珠,让后世读者各自拾起属于自己的那串。这般留白,不是才尽,而是情长。

历史长河中的留白更见智慧。武则天的无字碑是女皇的自信,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声歇是诗人的顿悟,弘一法师的"廓尔忘言"是智者的通透。这些留白处,都藏着比文字更深的真意。

留白不是空白,而是留给想象翱翔的苍穹;不是缺憾,而是艺术最饱满的表达;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原来,留白从来都不是缺点,而是最动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