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自然也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选择。我们人类“随大流”意识使得许多“不同”只能忍声吞气,遭受排挤。但这种做法已经过时了,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需要尊重不同。
尊重不同体现个人教养和心胸的宽广。庄子和惠施是一对好朋友,但关于他们的记载大多数是一些彼此间的争论之语,两人虽身处两个思想派别,但他们的友谊却坚不可摧。惠施死后,庄子悲叹:“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也许他们的友谊正建立在尊重彼此的不同,他们的身份、思想的隔阂,更突出两人的博大的胸襟。由此,从个人修养来看,尊重不同,彰显出个人境界的高低。
尊重不同更利于国家的发展。中国的政协制度之所以创立,就是为了集结各党派人士的声音,更好的指明国家未来发展道路。古有唐太宗善待直谏,今有中国共产党广征民意。倘若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声音,要么是政府欺上瞒下,要么是人民已经心灰意冷,这都是一个国家的灾难,更谈不上发展了。不同声音的发出必定有所缘由,领导人正可以透过这些了解事物的多面性,做出有利于国家繁荣昌盛的英明决策。
尊重不同可以使时代的定义更加准确、全面。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今年疫情期间“方方日记”的争端。之所以网络上就此支持与反对的阵营打得热火朝天,是“方方日记”中流露出的暗调情感与中国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大相径庭。在各学界狂热知识和凛然反对的文章中,《环球日报》总编辑胡锡进的发言像一股清流真正流入人心:“如果说时代是一块画板,暗系色调不妨涂上,但它绝不会成为主色调,反而会使画面更加充实。”他提议接受“方方日记”不外乎它体现了时代的另一种解读性。也许它不入流,但它可以成为让不同于更美丽的思想相融,变得更加完善并符合地方特色。
如此便正是泉州,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尊重不同的行为,坚守自己的文化,同时接纳和融合发扬其他地区的不同文化,这便是这座海滨小城的精神风貌。中国正进入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时期,所应有的如此尊重不同的精神,正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操守。
让我们从今往后,为尊重不同进行助力吧!
教师点评: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对尊重不同的重要意义做了论述。文章结构严谨,并列论证式的选取合理得当,三个分论点以其所代表的三个角度对中心论点做了阐述,清晰直观。文章用例考究,既有取自历史,又有结合当下,很好地加强了说理的针对性和时代感。这两个方面的用心安排,让文章的论述极为有力、深刻,作者的观点、认识与主张因此得到了很好地传达,这篇议论文也达到了其应有的效果。倒数第二段中对泉州这座城市做了叙述,但这一内容与前后文的内容没能形成联系,出现较为突兀,让人读来稍感疑惑,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也影响了论述的流畅,可以予以删去或作为论据出现。总体来说很不错,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