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初三 议论文 721字
2025-06-27 08:44:05

大海之所以浩瀚无垠,因其能接纳百川之水,不择涓滴细流;人世间至高的器量,也正因其能容纳万般不同,才成就了恢弘博大。器量如海,非仅谦谦君子之风,更是人格之魂的坚实容器,容纳了智慧,也塑造着命运。

器量小者,如涸泽之鲋,生命困于咫尺泥塘,终将枯竭。史册中,周瑜才情卓绝,却难容孔明智高一筹,妒火中烧,最终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中英年早逝。这狭窄心胸恰似幽闭的池塘,纵有才情,亦被自设的藩篱所囚禁。反观鲍叔牙,其胸怀之广如海天相接,面对管仲“分金多取”、“三战皆走”的种种“劣迹”,鲍叔牙深知其才具非凡,以“时不利”为其开解,最终力荐其为相。齐国霸业宏图,正是于这样包容的胸怀中伸展展开来。

器量之大,更滋养着文明大树的繁茂生机。回望盛唐,长安城如吸纳百川的海洋,包容着胡乐胡舞、胡服胡食,连敦煌石窟中,也可见域外健陀罗艺术的清新甘露融入本土血脉。那灵动飞天姿态的演变,正是从“曹衣出水”的异域风姿,逐渐舒展成“吴带当风”的东方神韵——文明于此交融升华,终成千年不坠的壮美峰峦。

放眼当下,我们所处的世界激流汹涌,思想碰撞更如百川争流。伏尔泰箴言如灯塔:“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种对异见的尊重,已不仅是个人美德,更是社会健康的生命线。在众声喧哗之中,唯有涵养包容的器量,才能让不同声音彼此理解、激荡,使真理在争鸣中如珍珠出蚌,愈发灿烂。

真正的大器量,乃是灵魂深处不竭的深流。它如海纳百川,使渺小个体得以超越自身,在历史长河中激荡出惊雷之音;更如大地承载万物,让人类文明之树根深叶茂,枝枝相映生辉。

百川终究奔涌入海,包容乃是至大至深的力量。愿我们皆能涵养此海样胸襟,使生命摆脱涸泽困局,在理解与接纳的广大水域中,驶向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