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之时,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源自这片天地,凝聚无数祖先智慧的语文,更是美的结晶。语文无形,一本本翻开的文学作品,便是它的载体。随着我们年岁渐长,阅历丰富,语文带我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我们沉浸在奇妙的文字里,仿佛沐浴了四季的雨—-春雨绵绵,夏雨热烈,秋雨萧瑟,冬雨深沉。正如四季之雨各异,语文也各有异处。
绵绵春雨·润无声
早在我们伊呀学语之时,一个个汉语拼音便为我们开启了通往语文世界的大门。"ā,ō,ē,ū",堂上,我们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大声朗读,慢慢地掌握了26个汉语拼音,横、竖、撇、捺…渐渐的,我们学会书写汉字,老师逐渐把我们引入语文世界的走廊;而后,我们能够连句,能够成文,能够在纸上挥洒激情。记得小学老师在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时,语重心长地讲,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死记硬背学习,就像绵绵春雨,滋润我们于无声之中。老师不过是引路人,走进语文殿堂,还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场绵绵无期的春雨,打湿了杨柳垂下的丝绦,灼亮了桃树的华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们从而领略了五千年春雨之美,也采撷着语文之美。
热烈夏雨·放豪情
父亲年轻时酷爱读诗。最喜在夏日,风雨交加且电闪雷鸣的下午在阳台站定,手捧一卷诗词集,或是《杜工部集》,或是《全唐诗》,放声吟诵。从前我常笑他颇有些痴,真把自己当成古代的才子了。他也不恼,慢慢为我讲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等人的典故。我望着他被一首首诗词灼亮的双眸,在心底暗暗地向往"礼法岂为吾辈设耶”的豪情,向往“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向往曲水流殇的风雅。于是往后的每一个下午,父亲带领着我一起在阳台上读诗。有时阳光明媚,他带着我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似乎耳畔真回荡着惊涛拍岸之声。那一瞬,身边不再是家中的花草,而是赤壁遗址边的礁石。我抬眼望着父亲,他的眼中流露出的豪情也浸染了我,我也觉得有股悲壮环绕着我。有时窗外风雨交加,父亲的声音纠缠着震耳的雷声,响亮道"欲与天公试比高”。猛烈的雨,挡不住父亲读诗的激昂慷慨,也挡不住从前那位伟人在雪地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夏雨猛烈,像千军万马杂着风沙卷来。就像父亲带我在读五千年山河,令观者豪情满怀。
萧瑟秋雨·话相思
对于雨,秋与春不同,春雨的绵是细软的绵,是将万物浣洗一新的绵,而秋雨的绵则是剪不断理还乱,就像自古以来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恨情愁,说不尽,亦道不完。
这情,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络,将人死死罩住。“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是含蓄的爱情。当爱情融入诗句,虽无直接将之宣于口那般大胆热烈,却在诗句中沉淀着坚定的誓言。思念恋人的女子愁思如秋雨,将刻骨的相思寄托于红豆中,送于远游的恋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妙极,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刚舒展愁绪凝着的蛾眉,相思又漫上心扉。她的心底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静画红妆待君归,可君何日还呢?“巴山夜雨涨秋池”,李义山的一句诗,绘出了多么令人感叹的相思的画面,淅沥的秋雨中,彼此都思念着远方的一个人。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呵!一个个"秋窗风雨夕"使少年的我们了解爱情的缱绻,虽不曾到经历的年龄,但从语文中,我们即便懵懂,也向往这一方未知的天地。
深沉冬雨道始终
冬天,万物归于沉寂。冬雨无常,经常夹杂着片片雪花,带来一场胜似一场的寒意。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末了,一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暗示着荒凉与悲戚。常人看红楼,更多的是看到宝、黛、钗三人之间爱情的缠绵。但我以为,红楼的主题当为幻灭。想当年,四大家族是何等荣华富贵,接一次驾白银如粪土般肆意挥霍,最终四大家族走向衰亡。且黛玉含恨而死,宝玉了悟出家,宝钗抱恨终生的悲剧结局,像一场冬雨,将荣华名利全部埋葬。
读完红楼,像冬日阴沉的上空下起了冬雨,无声无息却深藏悲凉。语文的深沉,也如冬雨一般,向我们讲述,暗藏在生活中的,那些悲哀,哲理与感悟。
春、夏、秋、冬四时之雨不同,所领略之景,自也不同。语文,它陪伴我们,滋养我们,沐浴我们,并终将带领我们,洗却铅华,终为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