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致知在格物。”此语教导我们,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继承前人之法,便可窥见事物本质。然,当今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要求吾辈青年,既要学习前人哲思,亦要敢于打破传统,寻找推究事物真理之新法。
欲寻物之真理,需鉴前人之慧并以之为基,再以坚持为石,方有所成。达·芬奇遵师之法,练习数千遍画鸡蛋,一颗艺术巨星于磨炼中冉冉升起;王羲之依书之言,日夜持笔临摹,以致墨染清池,一代“书圣”的伟名于坚持中成就。由此可知,前人之传乃其毕生智慧结晶,遵其践行之方,便可寻得事半功倍之法。
当然,欲寻物之真理,亦需“破格究物”,寻求新法。毛主席参透马克思主义,打破定向思维,转换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线路,寻获一条适合中国的新出路;单霁翔熟知故宫万千文物,打破现场参观的传统模式,开启线上展览的新路径,同时,研发故宫文创,保护故宫文物,弘扬传统文化。
因此,时代在飞速发展,一成不变地固守前人之思,只会让我们故步自封。唯有“破格究物”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张艺谋深谙各届奥运点火仪式,再以一炬微火传递中国绿色理念;华为公司员工把握电信行业发展方向,再用科技研发领跑5G时代;中国新一代的航天人继承老一辈航天事业,继往开来,在世界航天史上书写崭新篇章。他们的成功,无一不在告诫我们,欲寻物之真理,既要以传统为基,亦要“破格究物”。
然,“破格究物”还需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当然,好高骛远、不求实际的前车之鉴也不在少数。“纸上谈兵”之赵括,自以为熟读“兵法”能大杀四方,却葬送了无数无辜子民的性命。“指物作诗”之仲永,名噪一时,却不思进取,哗众取宠徒留“神童”虚名,泯然众人矣。深入理解“致知在格物,亦在破格究物”所传之理念,并付之实践,是通往成功的敲门砖。
吾辈青年,当以“格物”为基,以“破格究物”为石,建立中华复兴之大厦;紧握父辈手中时代建设的接力棒,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一路高歌,领跑向前!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内容丰富,文字很有风格,有自己的思考。文章的论述循序渐进,脉络清晰,说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