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中日月

初三 议论文 1025字
2024-03-18 14:28:22

夏夜清凉,埋头于书海墨香中。待到眼睛实在受不了白炽灯光的刺激时,已是十点多一刻。此时腹中也不甘寂寞,咕噜噜地抗议起来。家中冰箱空空,我只好取一张薄薄的白纸和一支水笔,“画饼充饥”了。

首先写一碗面吧。不写梁先生的阳春面,写写母亲的独特的面。做面先选碗,一只绘着红梅的白瓷碗,骨瓷、薄、剔透、泛着凝白的光芒。母亲选碗偏爱精致小巧,与她如兰的气质相吻合。先大火煮沸冷水,咕嘟咕嘟冒泡翻腾,再将一小束面洒向锅中,白面遇水即软,先前的傲骨荡然无存,用长筷快速划散热气中的面后,迅速盖上锅盖,大火保持,这时母亲会利落地在瓷碗中撒上底料。少许食醋与酱油,再来一勾花椒,揭开另一汤锅,浇上一大勺满满当当的骨汤——是母亲用文火慢煨几小时熬出来的高汤。诱人的香味在汤汁溅向碗底的一瞬间迸发出来。我不禁唇舌生津。

面很快就好了,浮在水面的被捞起放进碗中,再淋上一层汤,撒几把葱花,一双竹筷摆在碗上。未等母亲开口,我便高兴地欢呼一声,兴冲冲地端起这佳肴奔向餐桌。

习惯在面中盖半勺辣椒粉,用竹筷搅匀佐料便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口。象牙白的汤,嫩绿的葱,火红的辣椒粉,满满当当连汤带面一大碗,舌头叫嚣着催促我。面条吡溜进了口,我竟一时找不到言语来形容这美味,只是这味道足以叫我惦念许多年。许多香味纷纷扰扰混杂在一起,骨汤香醉细腻,面条柔滑而不绵软,也许母亲还加了别的什么调料,但可以肯定,她倾注了她的爱。如此,这面条就充满母爱与故乡的味道。

接下来写一笼汤包。吃汤包可有讲究,一笼鼓胀着汤汁,腆着肚子的小汤包多配有半碗海鲜汤,清晨雾气蒙蒙时最宜使用。用筷子快速夹起一个汤包,汤包皮薄,一提,里面的汤汁便受引力下坠,底皮未破裂前放入汤勺中,这是第一讲究。第二,吃汤包需先咬一小口,再吹几口,以免滚烫的汤汁烫舌。吮汤汁,尝汤皮,若喜爱蘸醋,大可蘸汤皮。最后,海鲜汤配汤包,实是人间至味。

饿了,在这深夜动笔写吃食更饿了。笔下一个“烫”字,有了成色十足的人间烟火,却满足不了我的口腹之欲。味道近在唇齿间,香气隔着纸笔透过来,好似我一句“叨扰了”,便可以拿起筷子就吃。

下定决心,在凌晨做一碗馄饨。处于这西南一隅,馄饨被叫做抄手。想起深冬夜里,巨大的古树伸出枝丫,把深蓝色的天空分成一格一格的方块。陈旧的公寓,零散的电线杆,大排档里炒菜冒出的白色浓烟,混着夜风,穿过大声笑骂的人群,飘向远方。那时我取了围巾,正麻利地解决着一碗馄饨,微甜的榨菜,嫩滑的薄皮,鲜美的肉馅,都热气腾腾在我面前氤氲一片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