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欢天喜地,有等待的焦急,更有期待的兴奋。江南的晨,东北的冰雪以及西境的浮土,都不能阻挡越来越近的新年脚步。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的商铺就开始筹备如何在年历大捞一笔,显然,一个比一个更盼着年的到来。这个眼见就腊八了,立马置办起腊八粥来,给喇叭充足店,放大音,生怕人们忘了这茬事,似乎人们在喇叭的轰鸣中察觉到了年味儿,纷纷朝店铺里跑,那些性子急的已经将所有东西准备好了,但聪明人却还在等,等什么呢?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火爷,奶奶前天晚上发的面派上了用场,一个个手掌大小的猪油馍散发着香气,奶奶说吃了猪油馍,灶火爷上了天庭就多说些好话,少说坏话,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这一过二十三,商场里的东西更便宜了,人们又一次蜂拥而上,这次东西更杂了:腊肉,新衣,饮料,碗,盘子,零食,琳琅满目。
快乐的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又到了包饺子,蒸馍馍的时候,小一点的孩子正因为没有人陪他出去玩在哭鼻子呢,大的孩子一正帮家人干活呢,剁馅,和面,切面皮,大孩子称家人不注意,在皮里包一个硬币。自然有眼尖的大人发觉这种小把戏,但也只是笑笑而已。
好不容易熬到了除夕。除夕这天,孩子们一大早起来,拉着父母出去,外面张灯结彩,一首首喜庆的歌从店铺传出,把年味渲染得愈加浓郁。而这有年味的事情就发生在那天晚上,我刚把孩子从外面拽回来,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准备晚饭了,先把一捆捆长面丢进锅内,在等待的这一时间,起来煲汤锅,先倒上水,放上调料,再千方百计地使汤更好喝,终于翻起了油花儿,面已经煮透了,用筷子捞进汤里,捞出来,再撒上葱花,那味道比得上天上的仙桃了。这还没完,他们还将一块块肉炖进汤里,摆好一盘盘小菜。等再次抬头,连天都黑了,但外面张灯结彩,家里也开着灯,也就没有人在意天是否黑了,人都来了,正在客厅里喧闹,年夜饭在鞭炮的响声下端了上来。
这样人们不由得感叹,又一个年到了。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真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