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踏飞三月的柳絮,将那马蹄送入春帏,化为归乡的书信,让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是谁,在霜风凄凄,江河冷落,红衰翠微的残照梳发,对江流宛转,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是谁,荡开了西湖的涟漪,将不朽的传奇融入暮霭,坐在一叶扁舟,将江南的小雨染成了青泪?
只愿驰骋于月光,踏遍潇湘碣石,去寻找回家的路。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诗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思念与等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王昌龄在无边萧瑟中的感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在家破人亡时的呐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在异乡的呼唤;“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戍边将士在北风里的低吟……
古往今来,有多少天涯游子发出思乡的声音?有多少不能回家的人在泪眼朦胧中遥看家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只见那羁旅客站在老树下,痴痴的望着流水人家,想念亲人是否已经开始在袅袅炊烟中享受当日的成果;“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看纳兰容若在风雪中鼻头一酸,在无边的黑夜中探索着回家的路。
只愿一个个游子啊,能够在最终的时候,回到心安之处。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
我想知道但我苦苦追寻也无法找到答案。故乡,于我而言,并不是那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而是逢年过节时踏足的一个乡村,一块黄土,一座埋着我祖祖辈辈的青山。我走出来了,但我却没有了那与土地相钩连的情怀,我不能嗅到黄土地上稻谷的清香,我不能光着脚在土地里穿梭,我无法体验挎着一篮子稻穗的快乐,我更不能感受到乡村“平淡且近自然”的恬淡——我只能看着车水马龙,在一间屋子里看那几千几万光年之外的星星——它们有家乡吗?
直到清明节,我才知道故乡于我的意义所在——当你踏上那片厚实的黄土地时,才会发现,那里埋着你的根你的魂。每一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
故乡的景亦是动人。水塘里的水居然是透亮的,荇藻青青,风一过,摇的如痴如醉,黄雀和燕子在水上沾一下脚,在野花上一站就掠走了,花一软,再努一下,细细密密的水纹久久不散。
这是我的家乡,可是我不能长留于此——我思念它,我也与它别离。
因为,乡愁不能羁绊游子向梦想进发的脚步,但乡愁,可以让我们无法忘怀我们的出发点,我们的根,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习近平书记曾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青年当厚植家国情怀。诗人艾青曾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句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让众多青年儿女潸然泪下,而在日新月异的今日,我们也为之动容。家国情怀的形成,不只是一朝一夕,而在于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作为一名新青年,我们应牢记自己的根魂,不要忘了来时的泥泞路,那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
人生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不妨做一个扁舟子,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上仍记住我们还有一个灵魂栖息的地方——家乡。
于是,在东风三月跫音响起的时候,不再掀起春帷,只留下一封流泪的家书就好。
在苒苒物华休的秋日,不再拟把疏狂图一醉,只将游子的心牵在月光上,那一头绕着永远的故乡就好。
在悠悠的歌声响起时,不再去踏破江南的小巷去访那孤独的游人,只是心头添一份思念,持一份祝福,何必知谁是那扁舟子,愿驰骋于月光,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