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苦后甜”的糖葫芦

初三 叙事 971字
2023-07-28 19:52:56

清晨,窗外寒风呼啸,我却“大义凛然”地把被子一掀,一骨碌从床上跳了起来。因为今天我要干一件盼望已久的大事——与好朋友小王一起制作糖葫芦!

我像龙卷风一样卷到了小王家,一进他家大门,一股焦味扑鼻而来——原来小王已经先我一步开始熬糖了。只见小王挠挠头,不好意思道:“前面熬糖的时候没掌握好火候,有点焦了,嘿嘿。”走进厨房,眼前的场面令人哭笑不得:焦了的糖液溅得满地都是,他家的猫还趴在地上饶有兴趣地“收拾”残局。

“这些一会儿再打扫,”小王将一盆山楂递给我,“你负责给这些清洗好的山楂去核,再用竹签串起来,我来负责熬糖浆。”“没问题,小菜一碟!确定不要帮忙?串山楂一会就好了。”我指了指那口熬糖用的小锅说。“当然不需要啊,你王哥可厉害了,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就在笑声中开始了制作。

给山楂去核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山楂核不仅个大,与果肉连接也十分紧密,力气小了根本取不出来,力气大了果肉就四分五裂了,必须恰到好处才行。好不容易给山楂去完核,我已经脸涨得通红,累得气喘吁吁了。接着我准备把山楂串到竹签上去,可没想到这也是一项精细活。我时不时被竹签戳得哇哇乱叫,一开始山楂也串得歪歪扭扭,像没长齐的牙似的,不过最后熟能生巧,串得逐渐整齐了。

那边小王像一个科学家做实验般煞有其事,只见他把水和冰糖放在电子秤上称了又称,口中念念有词:“一克都不能多,一克都不能少。”然后把水和冰糖一股脑儿倒入了锅中,开火烧了起来。小王一边搅拌,一边得意洋洋地回头看我,被我的“番茄脸”惹地哈哈大笑。见状,我双手一摊,大口喘着气指着桌上山楂的残骸说:“你行你上啊。”就在我们斗嘴的电光火石之间,煮开的冰糖泡沫又往锅外溢了出来,小王惨叫一声,赶紧把火关掉:“快把山楂拿过来,不然一会儿糖凉了就不好淋浆了!”我们又手忙脚乱地把糖浆淋到我串好的糖葫芦上……小小的厨房里,欢笑声、尖叫声不绝于耳,还夹杂着几声被烫到的惨叫声。

历经了一场又一场混乱与漫长的等待后,糖葫芦终于成型了。这一盘糖葫芦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糖浆外套与山楂脱离了,来了一记“金蝉脱壳”,有的糖浆外套上还有几粒“小扣子”——泡泡……一串串糖葫芦活像一个个雪容融,可爱极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衣又脆又甜,山楂酸酸爽爽,真是人间美味!这一瞬间,之前的一切劳累都烟消云散了,只有甜甜的滋味在唇齿间游荡,游到了舌尖,游进了心里……

教师点评:文章的出色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谋篇布局做到了通盘考虑,叙述有详有略,重点稳稳放置于制作糖葫芦过程中遇到和应对困难挑战之上;内容与题目深度呼应,“先苦后甜”与先艰难制作后品尝美味的过程相得益彰——通盘考虑下,文章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引人入胜。二是叙述的展开做到了恰到好处,内容有起有伏,且起伏波折通过描写自己和朋友实际操作时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得到了真实细致的体现;节奏不疾不徐,且开篇开门见山,正文通达有序,结尾短促有力,条理、思路、架构都十分清晰合理——恰到好处中,文章饱满充实,自如流畅,吸引力十足。三是整体的创作做到了匠心独运,从整段经历中提炼到付出劳动后收获的果实格外香甜的深意,又在创作时将这一深意通过题中“先苦后甜”一词的巧用、文中波折困难的详述和文末真情实感的流露做了充分地、深入地、逐步递进的阐述——匠心独运间,文章更多意味,更多意趣,给人留下尤为深刻的印象。为作者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