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闻名全球的古城,追溯到明成宗时期迁都至此后,已经六百多年了,其历史辉煌自有故宫、圆明园、天坛等名胜古迹为证。而除此之外,北京的市井文化也令人惊叹不已。
当太阳还未完全升起时,北京的大街小巷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人们在各自家中准备早餐,商家们也在准备一件件各式各样的早饭。六点时,整个城市就完全苏醒了,人们外出开始展开一天的学业和工作,餐厅也开门迎客,面对每天汹涌如潮的人潮,他们的工作变得异常繁忙。由于城市的快节奏,大多数人都选择打包带走,只有少数人在店里用餐,而他们嗜好的食品也出奇地一致,豆浆、油条、蒸肉包,有些曾经北京人还会喝一种豆汁儿的饮品,但现在已经很少了。
早饭过后,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城市的早高峰也就结束了,随之而至的便是午高峰。
在再忙碌不过的午餐过后,人们因为饿而疲惫不堪。这个时候最为忙碌的便是烹饪人员以及送餐小哥,遍布整个城市的电瓶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各种铁锅里的大锅铲也始终在不停地搅拌着各种美食。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城市中又开始重新兴盛起来。
午餐结束后,人们开始继续自己剩下的工作。但这个时候,北京的街巷却依旧没有平息,老大爷们手持茶杯和棋盘,在某个阴凉处悠然而坐,摆出棋局后就开始享受下午茶了。还有一些亟需唱歌的老大爷,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大声地唱着年轻时候听过的戏曲,这些声音在街巷间流遍,是如此地经久不衰。
老北京人萧乾曾经写过《吆喝》,其中反映了市井文化,特别是北京各种商贩的叫卖。他用绘声绘色的方式描绘了“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语言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这种没有吹嘘但很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更加深刻地展现了缓慢而静谧的生活场景。
到了夜晚,霓虹灯的亮起为城市点亮道路,街巷中匆忙的人们在穿梭着,而一家三口或一群知己则很少悠闲地出门游玩。北京市井文化便是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流传开来的。
尽管我在深圳生活已经多年,但北京式早餐、老北京下午茶等这些市井风情,都能够让我顿生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