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了。爸爸不再在下班后叩开我的门。这几年,我常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了解我。面对我学习上的成成败败、生活中的起起伏伏,他似是一点儿也不在乎。爸爸很忙,我知道,他常在我醒前推门离开,在我睡后悄声回家。但在他屈指可数的在家的日子,也显得漠然而默然,难得开口,也是几句调侃“考试又‘炸’了?”
这叫我如何推开一扇被他抵着的门?
我甚至以为爸爸一点儿也不想了解我。暂莫谈学习,他对我的喜好也是一个“不闻不问”啊。真的,有时我会羡慕:在辩论赛上唇枪舌战时,有爸爸在台下观赛加油的搭档;在足球场上挥汗拼搏时,有爸爸在场下指导战术的队友。我也浅浅羡慕过别人的爸爸,那些会抽出时间陪女儿创作艺术,抑或跑步锻炼的爸爸,特别是那些,敞开与孩子沟通之门的爸爸。
我习惯于以为是爸爸抵上了我和他之间的门,以至于将更重要的因素抛之脑后了。我自己,从未推门走入他的世界。
一次机缘巧合,我点开了爸爸的朋友圈。哎?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些原先屏蔽了我的消息,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
4月:“祝女儿生日快乐!”,附上了我与他少有的合影。猛地想起小时候笑着与爸爸拉钩,约定好每年都和爸爸留下一张合照,等到了18岁,要一齐裱起来。不禁鼻子一酸。
5月:“封控累月,昙花一现”。附上的是我和他在小区散步,发现邻家院内昙花绽放,我兴冲冲借过他的手机,按下快门的留影。这张照片!去年的一个凌晨2点,我打着线上海外辩论赛,战绩不错。爸爸附上一段文字,字数寥寥,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难以掩抑的欣喜与骄傲。心里一阵暖:原来爸爸,对我一直关心着。我,向下翻着:我耗时一年完成的散文译作。在校运会上接力赛的奖牌、在封控期间担任小志愿者的留影……我生活中的每一件大事,爸爸都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到场,从未缺席。他,以他独特的方式,敞开着门。的确,爸爸可能真的是一个不会表达爱的人,但不诉说,不是不爱啊!是,他或许不懂足球、不会辩论,不过问我生活中的具体细节,但他依旧、始终,满眼都是自己的女儿。他,向着我的门其实一直敞开着。门开着,门开着。一直以来,是我自己,把它抵上了。回想起来,我会在爸爸叩门问候时不耐烦;会在他笑着关心时不以为然;会不愿与他分享我的校园趣事。抵上门的从来不是爸爸,而是我!现在,我也打算把抵着的门松开了。爸爸不善言辞,就让我多言几句;他不知如何关心,就让我主动分享。再不会有什么隔阂了,毕竟,门其实一直是开着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