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过年啦,张灯结彩春节啦!……”走在大街小巷,我们都可以听到这喜庆的旋律,此刻我知道,新的一年要到来了。
对我来说过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六,妈妈总是说,我是赶着来过年的。我对过年的记忆是那样美好:美食、新衣压、岁钱……不过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欢聚。无论身在何处,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赶回家,欢聚一堂,大家都知道,家中不仅有爸爸、妈妈的期盼,还有儿子、女儿的等候。
在一次闲聊中,我问妈妈:“妈妈,您小时候过年是什么样子的?”一提起这个话题,妈妈便可来了精神,满脸笑容地对我说:“妈妈小时候过年可有意思哩!从腊月初八开始,你姥姥每天都会带着我赶大集,今天买点这个,明天买点那个,全都是好吃的。回到家,你姥姥怕我偷吃,就会把它们都藏起来,还有,那时候只有到了春节这一天,我们才能穿上新衣服。年三十的早上,你姥姥早就把浆糊打好了,就等我跟你姥爷贴春联了,你姥爷贴,我就在一旁指挥。吃完晌午饭,你姥姥又开始忙活着包饺子子和面了,最热闹的就是吃晚饭了,你姥姥把精心准备的好吃的、好喝的都端上桌来,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晚饭。”
“这就是所谓的年夜饭吗?”
“对呀,我们一边吃着午夜饭,一边看春晚,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幸福了。每年我都说守岁,过了十二点才能睡觉,可是我的眼皮总是不争气,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惊醒了,起床以后,我穿上新衣服在镜子前面左瞧右看,怎么也看不够。”
妈妈说着说着,脸上渐渐没了笑容,眼睛里泛起泪花,我知道,妈妈想家了,想姥姥、姥爷了。妈妈说过,每逢佳节都是她最难过的时候,妈妈是远嫁到这里的,平时工作很忙,一年只有一两次看往姥爷、姥爷的机会,每每过年过节,妈妈想到没有人陪伴在姥姥、姥爷身边,就不禁潸然泪下。看他妈妈的样子,我也跟着难过起来。没过一会儿,我灵机一动,给了妈妈一个拥抱:“妈妈,今天我们接姥姥、姥爷一起来过年,好不好?”此时,爸爸听到我们的谈话,赞同我的想法。听了我们的提议,妈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的一年,希望所有的亲人都可以团聚;新的一年,祝愿所有人身体健康,平安顺遂;新的一年,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教师点评:于“我”而言的一次闲聊,却真真切切地勾起了“妈妈”的回忆,那回忆里有血脉相融的亲人,有有条不紊的操劳,有其乐融融的氛围,有难以忘怀的亲情,有牵缠不舍的眷恋……在不知不觉间,回忆变成了想念,也带来了愁绪,让“妈妈”不禁潸然泪下,小作者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等细描细绘,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第一人称描写,让人物自己表演,用精彩细节传神,读来真实,亲切,感人。“欢聚”无疑是美好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在过年时欢聚一堂,每个有此经历的读者应该都能有所感同身受,正因此,作者在结尾许下了一些“希望”,这些祝愿直白而朴实,令人动容,感人至深。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