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里的孤影者

初三 叙事 870字
2023-05-14 22:06:55

江南小城,流水穿城而过。倚石栏而立,灯火通明。河上两三叶扁舟,有人挑灯,吹箫游江;有人饮酒,卧听夜雨,风又携来茶楼的唱戏声,那次霏霏秋雨将一腔孤勇的我带到了那个房屋鳞次栉比的城。

我是去学唱戏的。茶楼戏腔婉转,古时台下万人听戏,听前世,看今生,寻尘世羁绊,诉世态炎凉。又透过那戏看自己,望他人,端是世间百态;如今,台下听戏人寥寥可数,多是老者。咏中华之瑰宝,踏上那笼在灯影里的戏台,我们该着戏衣了。

童稚时也不解何以爷爷夜晚总带我到村里佛庙边的戏台听戏,不过看些弄虚作假、矫揉造作的古玩意儿,也是好笑,听人在上方“咿咿呀呀”,可爷爷眼里情绪翻涌,入戏深,这唱的情戏,怕是思及奶奶了罢,毕竟奶奶,同是唱戏人。在昏暗的灯影里,竟是一滴滚烫的液体落在我手背,是泪。风呼呼的跑,那泪似是烙进我的血脉,触我心,我从未见这般坚强的人会落泪。这戏应不是表面看起来那般,此时方知,众生都道戏于无情,可明明他们是最有情之人,戏中比比皆是情。

后来爷爷提出要我来这边听听戏,学唱戏,我应了。茶楼里的人倒不少,可怜听戏人无几,台上锣鼓起,台下几人痴。琵琶大弦急急如嘈雨,小弦切场如私语。不甚亮的灯照着,师姐一身蓝戏服,温婉似能织延万里,点染河山。微翘纤纤玉手,开出兰花,渐入戏中,暖起云步,舞起水袖,朱唇微启,吊起嗓子,用戏腔、一字一句,娓娓与人道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

细腻轻灵的声音好似烟雨落入水中,漾起一池涟漪,惊散一对鸳鸯,也滴入人心里,让人的共情能力在一瞬间得到提升。我听得入迷,耳畔却飘来了些不合时宜的声音:“真无趣,咱去上头喝茶去”“唱的都是什么,什么年代了,还搞这些,丢不丢人?”声音不小,师姐听得到的,但她不为所动,依是一颦一笑扰人心。师傅曾说戏开场,必唱终。

我无奈一笑,心不在焉。回了房舍,要真说,我不为所动,还是做不到。我望着架上华丽的戏服,一种极深的极重的无力感涌上心头。不日便到我上台了,我犹豫着,我想逃。无数个日夜,舞时淌下的汗泪,一点一点纠正调子的崩溃,头顶沉重发饰,勒得生疼的手,在此时,就像苦守着一个永远不会泛鱼肚白的天,惶惶无终日。

教师点评:文章主题清晰,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立意独到,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