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糕是年年有的,每年端午、清明这种要祭祖的日子,外婆总会做米糕。
如今我仍不清楚具体的制作过程,小时候好奇过,也嚷着要学过,但外婆一句小孩动不得,就一直没让我动得了过。
做米糕,翻印米糕这些我的兴致一直不大,但前面准备的那几日,我总是最闹的那个。米糕要包花生碎啊,所以那几天外婆总是来来回回地跨过门槛,将花生往高里晾,往太阳里晾。太阳在哪,外婆与她的花生篮就在哪。要说世间万物都是贴着地头生长,可那几日的花生们就是附着太阳的。
我嘴贪,经常趁四下无人之时摸上一粒未晒完全的花生,这时的花生不好吃,又涩又无味,甚至带有土地的木气。但我偏生喜欢干不让干的事,外婆越不让我动,我就越喜欢动,摸上一颗,破了这一句动不得,似乎有莫大的成就在其中。
晒花生后就要炒花生。那时整日都散着炒花生的香气,外婆的锅铲反反复复地将花生翻炒,炒干了,炒出香味来了,家里贪嘴的就不止我了。几个孩子都会把炒好纳凉的花生偷摸上几颗,但总会被外婆抓住,一人一声训,训完了外婆还会叹气:“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不让动,就是不让动。别的孩子同我完听完一般都心痒痒的,相视一笑,心底便又有了破这不让动的视矩了。
年年都有这么几日,家里是炒花生的香,家里长不大的小孩都喜欢去摸上一把花生仁。含进嘴里不止是花生仁,更像是一种趣味。
今年清明将近,邻里都是炒花生仁的香气,想必家里也一定有贪吃的小孩偷花生仁吃。“动不得,动不得……”这几句话常常绕在我耳畔,今年却消失了。
柜子里存着米糕,那是阿伯今年送来的。阿伯笑着提着这样一袋糕来,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今年的米糕大概不像往年那般藏着阳光味的花生仁,而是各自藏着心事。各自不让动的心事。
再看厨房,打糕的棍还在。碾花生仁的碾子还在,筛皮的压粿的都整整齐齐地放好,可是什么都在,又什么都不在了。没人再对我说一句动不得,我自己心底也清楚动不得。动不得就是动不得,千斤重的石头压着心头,想动也动不得。也许长大不过是一句动不得。
也许动不得的不过是那几颗花生仁,也许动不得的是长不大的孩子一夜变成大人。我也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动不得。
米糕仍是年年有的,每年清明、端午,总是理解了什么是动不得的人,吃着米糕看着自己动不得的心口。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具体,语言流畅。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文章富有生活气息。文章标题新颖,文中分享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文章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细节充实,文中讲述的这段经历得到了细致、流畅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