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棕色的木质毛笔架上,悬着一只粗大的,已经歪头的绿色毛笔,随着桌子的震动摆动着。深秋夕阳炽热的阳光染红了四壁,将那只“畸形”毛笔映得熠熠生辉,如同一座反方向的钟,将我的思绪摇到过去。
将记忆的琴弦拨回小学五年级,我经层层“过滤”终于“抢”到了素养大赛首发五人的入场券,每天除了枯燥乏味地背那山高的题外,还有着一个更艰巨的任务——五分钟完成一幅国画。
我没画过,但很自信七年儿童画的学习所磨砺出的手法可以让我很轻松地用毛笔画出那几片荷叶和“坐落”于它们之上的几朵荷花。也是在这时,满怀热情以期待地买下了这支毛笔,也许是“报国心切”,又也许是对未来“艺术生涯”的期待,那时每天睡觉似乎都抑制不住那颗激动的心脏。
但事实上,我还是太幼稚了。我的“大作”甚至不如队友随手几笔所得到的评价高。我的心凉了半截,迎面的冷嘲热讽如尖刀一般刺痛了一个自信过头又争强好胜的少年,让心中“为校争光”的种子不得不被萎缩在寒室之中。当然,这只是开始。
往后三个月的训练时间才是这颗种子的生长期。这期间我曾辗转于画竹子,画松树,画水中倒影,甚至是油画。但兜兜转转,还是将努力方向押在了那只毛笔上。说实在的,除了它,很少人知道每次进步的细微,很少人知道一个受伤的少年为了落一笔比以前更生动的墨,要做多少心理准备,也很少人知道每天只上两节课便要拿“家伙”走出班级大门时遭遇老师怎样凶狠的目光。“天下事以难而费者十之一,天下事以惰而费者十之九。”在短时间内学会新事物不是件容易事,就像让老外在三天内学会筷子一样。我既不怕难,又不算惰,哪怕再没有上帝之垂怜,也该有果子了。
那雪白得像山芋一样的毛笔被一汪“绿泉” 染了皮肤,那老兄好像不用蘸颜料便能抹出颜色来,笔尖也添了几缕“黑胡须”。我的技术提高了不少,老师们的脸上又露出了阳光般的微笑,让那颗心里的种子发芽结苞,静待花开——快要登台了。
又是深秋,凌晨四点的天被一片深蓝笼罩着,在简单的准备之后,我们站在了赛场上。
才艺的表演很完美,搏得了阵阵掌声,但还是因为种种原因倒在了决赛的“大门”外,失去在“家门口”卫冕的机会。日暮落入迢迢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我只记得那天的晚风很冷,我冻得有些发抖,晚上吃的很好,其他时刻几乎都是沉默着度过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面对大赛失利,几乎所有人都会为此痛苦,但这几个“月”教会了我许多“日”不懂的东西:只有坚持,为目标而笃行奋斗,才是成事的不二之道。那心中还未绽放的花苞,也在往后的日子里随着对失利的淡然而开放。它在我心里无态无形,但却在现实世界中留下了自己宝石般翠绿而弥足珍贵的痕迹。
我曾决定将那“浪费”了我三个月青春的笔丢到那充斥着恶臭的垃圾桶里,但到头来,它已经在我的目光前挂了近四个年头。
教师点评:文章中心明确,取材真实,文笔流畅,情感饱满。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