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于杏树下,摘一朵幽白的杏花,抿于口中,有香气滋润味蕾,却还浸润着爷爷的爱……
白虹贯日,祲风阵阵。偏远的山村,一支行殡队伍走在石板路上,足音跫然。位于队首的正是身穿缟素的我。我托着爷爷的遗照,莫名的泪水滑落在爷爷微笑的面庞上。身后是肩上棺木唏嘘,远方是种着杏树的葬地。
爷爷是地道的山里人,生活清贫,喝的是井水,吃的是窝头,住的是石板房。
虽穷苦一生,但他仍笑对生活。他一生务农,饱受风吹日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到黄昏,他都会坐在山坡上的那片杏林中,噙着笑意,抽着烟卷,枕着苍霞。至杏开时节,那葳蕤的杏花就会与长风织起琳琅,在阳光的照耀下,如萤火般闪烁。那悠长的烟和杏花香交织成蓑,仿佛在诉说着爷爷的平生烟雨。
他是个忠实的佛教徒,没甚文化,却总说着“来世今生”“因果业障”之类的话。曾叩问苍天,亦在佛前合掌祈愿,为我和姐姐祈福,他拜佛时的贡品不是别的,便是那白嫩的杏果。乡人问起时,他总笑道:“杏花幽香,杏果甘甜,杏树一生平平淡淡,佛有爱杏者。”然而他那佛却是说灵不灵。
大一些后,我在市区上学,他总是不远百里给我送行,还经常与我通电,嘘寒问暖,我似乎和他更亲近了。
耕耘了一生,终落下了沉疴。记得那天,我在学校,他在医院,我们通着电话。
“这一生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和姐姐,”身患绝症的他依旧笑着说,“遇到挫折,不要怕,微笑面对……”我不禁泪落,连忙答应,可第二天,他便与世长辞。轰然间,心中的那片杏林仿佛尽数凋零,幽白的杏花如萤火般殁于地下……
出殡队伍依然抵达杏林。深秋,杏树光秃秃的,几点乌鸦飞过,孤凄悲凉。见那赤红棺椁缓缓移入葬坑中,眼前又浮现出爷爷的笑。静伫旧人新墓,仿佛又见那幽白杏花飘落,辗转落于墓碑前,其上俨然刻曰:
“杏林无花,绵风有序,知否知否情多长。”
教师点评: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情感,颇为打动人心。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浓浓的情感融入到了对景物的描绘之中,文章更具感染力。通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饱满真切的情感,文章也因此优美动人,触动人心。清新的文笔、隽秀的文字、流畅的叙述、丰沛的情感,都是这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文章略显零散,作者还需注重段落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