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份匠心,照一方净土

初三 叙事 876字
2022-05-05 06:15:29

他是一个守本分的木匠,木工手艺是祖传的。在我的印象里,大到寺庙里的菩萨,小到生活中的家具做起来无不得心应手。

这年暑假,外公受客户的要求雕一个二龙戏珠的木牌,工程难度很大,我便在一旁看着顺便打打下手。屋外淅淅沥沥的小雨停了,踏着青石板所铺的路上山找合适的木材,雨后的石板上布满了青苔,古朴的风佛过小巷,晨雾绕过青山,斑驳的砖瓦稀稀落落,古桥边,“我……我的父亲,也……也是在……在这样的雨后将……将木匠的工具传……传给我的。”外公努力地用生涩的普通话对我说,“老祖宗说……学这门手……手艺得学三年,三年……后当师傅的得把自己的一部分工具传……传给徒弟。不管徒弟学多少都得让……让徒弟出师”时至今日从祖上传下来的那把断了角的锯子依旧被外公似宝贝般珍藏在存放祖谱的小盒子里,现在看来,那更像是一种来自手艺人的执念——得听老祖宗的话。也许自从他手握斧子的那一天起,匠人的魂便深深烙印在了他的骨子里。我看着他那些工具,不由得心生敬意。待外公收拾完木材回家后,便把自己锁在房门里,独自描摹他那块凹凸不平的“璞玉”,一番折腾后,这木板总算有了龙的威风,外公盯着那块板,仿佛眼里有光。用细凿勾勒出眼里光的样子,那两条龙或威武,或柔情,最终以神圣的姿态跃然于木板之上,那种神圣源自于一种匠心,源自于泱泱华夏五千年的传承,那两条龙眼里的坚毅,正是外公作为传承者的信仰。

那以后外公开始了漫长的精雕细刻,刨子刨出的木屑身边飞舞,凿子与木板的碰撞声在方寸的工作台上奏出历史的乐章,机器的轰鸣声将夜晚贯穿,我在一旁静静的看着。龙的身子从木板里显现出来。龙珠在其间引得二龙互相争夺,一片祥云托起这片天,虽没有华丽的色彩,但是华夏的精神和风骨尽藏其中。外公跟我说,这恐怕是他这一脉最后一件二龙戏珠,舅舅并没有完全学透他这份手艺,他也渐渐老了,雕不动了,再从山崖上跌落摔断腰后,只能做些小家具,在大山里改善改善生活。也许这才是一个木匠的一生——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养他一生的地方。一些传统手工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时代抛弃。有多少时代外的人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又有多少时代里的人愿意放弃时代里的生活?以一身虔诚,传承匠心。

外公深居在大别山区,依山傍水,以草木生畜为伴,看山间日出日落,岁月荣枯。一生邀风沙,饮落花,夕阳映着少年的身姿轰轰烈烈地老去,少年斟起一杯夕阳的酒,敬那空山与新林,以一生平庸照亮万里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