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苹果,鲜嫩而饱满,立在洁净的桌上,卧在夕阳的余晖中,静候着,一如既往。却有什么,改变了那么一点点。
我向来爱吃水果,家中一年四季各式各样的水果未曾断过,像苹果这样家常的水果更是常备。母亲总是习惯性地削好一颗苹果放在餐桌上,等放学归来饥肠辘辘的我吃。于是,每当我踏入家门时,便可以迫不及待地捧上苹果啃几口,将鲜美的汁液和厨房传来的阵阵飘香一同咽下肚。
不只是归家时的黄昏,当旭日初升时,母亲也时常会抓把坚果塞到我手中,让我在匆忙的上学路上享用;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温一杯热牛奶,轻放在我的案头…这一切似乎如此理所应当,我未曾想过改变。
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母亲白天要上班我的日常饮食要靠自己解决。有时下课饿了就匆匆削个苹果吃。一次,正在削苹果时母亲恰好下班回家,我顺手削下一块递给她。“哟,给我吃的呀!”母亲的语气带着欣喜。她接过那一小块苹果,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吞咽好像那是什么珍馐佳肴舍不得那么快吃完—她确实舍不得因为这样削好的苹果一直都是留给我的。看着母亲疲惫眼中孩子似的光我的心被什么揪了一下。
我偷偷地把吃水果的时间挪到了晚上,削苹果时装作不经意多削一块,送到母亲面前。那一小块苹果慢慢变大变成四分之一个、半个…终于,我在餐桌上,那往常放苹果的地方,留下了一颗完整的苹果,给母亲。
在房间里埋头学习的我不知母亲是如何将那颗苹果细细品尝的。但这慢慢成了我的一个习惯。母亲留给我享用的东西,我都会再留下一份,放在她常用的水杯杯口上。
一颗苹果,是母亲为我准备的,也是我为母亲留的。改变的那一点点,守候的是永恒不变的爱。
教师点评:一颗小小的苹果和隐藏于其中的浓浓爱意,是作者以细腻的叙述而在文中分享给我们的温情点滴,也是文章取材中尤为可取的“以小见大”的体现,是作者感知生活、感知幸福时洞察敏锐的证明,也是关于我们应如何用一颗敏锐的心来体会隐藏于一件小物或一件小事的幸福与爱的指引。文章所展露和承载的内容、意义丰富,而文中清新温柔的文字更是为其添色不少,流畅通达的行文之间,整个故事的经过得以有序呈现,细腻温婉的笔触之下,因“苹果”而生出的感受、收获的感悟同样随着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而得到了含蓄却充分的展现。文章别具独特的气质,打动人心之力尤甚,令人印象深刻,深受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