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叙事 1417字
2022-02-27 21:36:48

在我的印象中,那位婆婆总是板着一张脸,她喜欢搬条长板凳坐在老房子掉了漆的朱红门框边。她行动不便,一只脚似乎是有点瘸,须得拄着拐杖才能勉强行走。她就靠在那露出点点木头色的门框上,望啊望啊,望着老房子对面高耸而立的新楼房,望着新楼房门前的两棵红豆杉,望着它们的春去秋来,一年四季。

儿时,我总喜欢和小伙伴跑到那位婆婆老房子对面的新房子的小院子里玩,这些楼房也是婆婆家的。那时我总是不明白,明明可以住在一个更好的房间里,为什么婆婆要固执的守着这个老房子。那时的我们特别喜欢玩过家家,所以这些新楼房面前总是被我们弄的一塌糊涂,什么沙子啊,泥巴啊,小草啊……婆婆每每看到这些都会气急地飙出一连串浙江话,她说不来普通话。我们这些小孩子呢,虽然说听不懂,但也能从婆婆的神情和语气里听出这些话的好坏,于是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一哄而散。

婆婆是一个人居住,偶尔会有一些本地的且住的近的朋友来看她。婆婆的儿女都各自成家,每逢过节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于是每次傍晚归家路过婆婆家门口时,我都会望望她那陈旧的窗户,那里被一层厚厚的布盖住,里面的人看不到外面,外面的人也看不到里面。我在好奇,好奇婆婆那窄小的卧室是否如我想象般的那样昏暗闷人,不见天光。

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很少会跑去婆婆新房子的门前玩了,不会再去摘红豆杉的枝叶,我也很少听到婆婆的叫骂声了。她的不语,占去了她老年生活的一大半。我的心,也在隐隐动摇着。终于,在一个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又要经过她的门前。我已记不清她的模样了,但我还记得她先是惊讶然后是惊喜,最后朝我微笑摆手点头。

我说:“婆婆好。”

这将会是我此生做的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从此以后,我与婆婆似乎有了某种默契,她会坐在门前等我上下学路过。我似乎明白了,婆婆缺少了什么。只是我们相处的时间大部分都很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她讲不来普通话,而我呢,听不懂她的浙江话。所以每次婆婆想要极力向我表达些什么的时候,我都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微笑来缓解我的尴尬。

我记得那天是过节,具体什么节日我已经忘记了。但天气很不好,是雨后。我回家经过婆婆门前的那条路积满了水。我照旧和婆婆打完招呼,刚想淌水回家的时候,她招呼了一下我,我以为是要拉拉我的手什么的。没想到她拉着我走进了房子。我小心翼翼的搀扶着她,只见她拿出了一些当地特产给我。我当时就拒绝了。只是奈何婆婆态度太过坚决,我还是收下了一些。

我拿了两个青团意思意思。我小的时候吃过这个,里面掺杂着肥肉,极度不能理解接受。可不知为何,婆婆给我的那两个青团即使是里面包着肥肉我也觉得十分好吃。

再后来,我要小学毕业了,我就要离开这个地方了,我开始躲避和婆婆见面。但我有的时候会偷偷地望她,她的眼神总是充满期望的看向那个路口,看向,我的身影。我觉得自己特别像个玩弄别人感情的人渣,因为是我先招惹上婆婆的。我不想她日子总是一成不变的过,我不想她总是一言不发的默,我更不想她一直是无惊无喜的活。那时的我未体会过这样的寂寞,但我不忍心看身边的人这样如此。

不是怜悯,不是同情。

但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情,我终究还是把离别的难题,甩手扔给了婆婆。我开始走小路或者绕远路回家,因为我不敢面对她。婆婆似乎是察觉到了我的路线有所改变,于是她有时会坐在老房子的后门,而老房子的后面就对着我走的那条小路。于是我不走小路了,我绕远路回家。可是有一天,当我绕远路回家的时候,婆婆淌着雨水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的来我家找我了。说不出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很复杂。

离别的那一天,我坐在车上,路过婆婆家门口的时候,我看着她,她微笑看着我。我朝婆婆挥挥手,轻声说,婆婆,再见。婆婆也挥手回意。也许,她没听到我在说些什么吧。

四年过去了,最近常常梦到江南旧事,梦到婆婆坐在门前,我望着她的背影,她望着那个路口,望啊望啊,望着红豆杉的春去秋来,一年四季,也望穿了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