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镇,新年味

初三 叙事 1099字
2022-02-14 10:47:02

“金仙寺以山兼湖之胜,走马楼小桥流水人家”。虽然没有大草原的一碧如洗,也没有长白山的冰雪奇景,却有着江南小镇特有的温婉优雅,这就是我的家乡—鸣鹤古镇。这是一个有着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江南小镇,凝聚着江南的风情,积淀着文化的底蕴,在幸福的春风里焕发着新的色彩。

在爷爷眼里,古镇的年味是黑白的。

三北抗日根据地的记忆如墨石般深深地刻在老人的心里。经历了战争的满目疮痍,到处都是破旧的房屋,墙角偶尔可见鞭炮的灰烬,那是“年”留下的痕迹。过年时的新衣服是素色的粗布,过年时想吃个肉也得等客人走了才能动筷子。爷爷说:“那时,我们并不觉得‘穷’,因为我们没有见过‘富’的影子。”

在我眼里,古镇的年味是幸福的彩色。

改革的春风,沐浴着小镇。鸣鹤成了政府重点开发的旅游景点。古镇依山成街、沿河成镇,满眼都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各式各样的桥,大多是用木头做成的,四周有围栏。在古桥上漫步,在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间小憩,别有一番滋味。走在小桥流水间,看到的是青瓦白墙的古代建筑。由于新年,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着春联,窗户上粘着的“福”字,如同冬日里的一抹“红梅”,古中带新,让这些历史建筑焕发了新的色彩。

“咿—呀”,戏曲艺人在一旁唱起了越剧。搭戏台,看大戏,孩子们搬把小板凳,手里拿串臭豆腐,那滋味真是臭中带香。老人们则坐在一旁的石椅上,随着曲调,打着节奏,再跟着哼上几句小曲儿,悠扬的唱腔像水波在坊间荡漾开去。逛累了,坐在石椅上的我们仿佛忘却了城市的喧嚣。

除了美景,新年的美食也是少不了的。那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豆腐便是我的最爱。随着滋溜一声,那一个个小方块在锅里翻腾着,跳跃着,待炸透,捞出来滤干,就成了那金黄的、外脆里嫩的江南特色美食。当然,这里还有一样令游客们回味无穷的新年美食——年糕饺。恐怕只有宁波人才能做得出如此美味而有特色的饺子了吧,在鸣鹤,这也成了年味的象征。年糕饺是用宁波特有的水磨年糕来做皮的——将一个个粉团按压成薄薄的面皮,然后往面皮中间放入各种各样的馅儿,有梅干菜、芝麻、咸菜、芥菜等,花色齐全,最后,将包着馅儿的面皮像捏饺子般捏拢收口,一个年糕饺就做好了。

我最喜欢的馅儿是时令冬菜——芥菜,冬天的芥菜最为鲜嫩。走在古镇的小巷里,边游边逛,我们还动手体验了一番:将一大勺芥菜馅儿放在年糕皮上,将皮连同馅儿用手轻轻托起,接着,用年糕皮自带的黏性用力一捏,一个白白的“胖娃娃”就诞生了。年糕饺是可以直接吃的。一口咬下去,芥菜馅儿的咸香味和年糕皮散发的米粉味互相融合,那口味真是一绝。我想:这满嘴幸福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吧。

如今鸣鹤古镇的年味中不再带着忧伤,她泛着古韵,带着革新,洋溢着希望,随着那小桥流水静静地流传下来……

教师点评:“新古镇,新年味”,为了体现“新”,作者选择了“变化”与“特色”两个角度,既借自己眼中古镇的面貌与爷爷记忆中古镇的面貌之间的对比来展现古镇在今时往日的不同,也通过自己在新春之际于古镇街头巷尾所收获的发现、体验、感悟来表现古镇的风情魅力,从而让古镇的“新”既满载着活力,又承载着希望,既包含着古镇的发展和古镇人民的不懈努力,也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和对家乡未来的无限憧憬,意蕴深邃,也意味深长。文章取材新颖丰富,文风质朴自然,叙述流畅生动,情感真挚饱满,主旨集中深厚,是一篇尤为出色的叙事散文佳作。结合文章内容来看,文章拟题为“古镇的新年味”或许会更为恰当,作者不妨再做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