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欢喜为你忧

初三 叙事 944字
2021-08-14 14:48:24

一只儿时爷爷编的灯笼……

它似行将就木的老人——表面糊的纸受了潮,褪成了粉白色,皱巴巴的一团,笼体更是被挤压的失去了形状。可我看到的,仿佛是记忆里那个熠熠生辉的它,一丝欢喜泛上心头。

幼时,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灯笼。兔子灯,莲花灯,娃娃灯……

村里的老人们面泛红光,双手翩跹,灵巧地劈篾裁纸,编织出各色各样的灯笼。我最爱的,是最为夺目的大红灯笼。听人说“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大红灯笼往门头一挂,空气里便多了份火的激情,慰得人心里暖洋洋的,上面多题些“大富贵”之类的愿景,欣欣向荣,惹人欢喜。

元宵节,大人拥着孩子们手提灯笼,出门“游灯”。此时,村里除了月光,便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笼发出的光亮了。欢喜地穿行在小巷之中,灯笼随着步伐晃动着,能看到其中摇曳的火苗。我小心翼翼地放慢脚步,生怕灯笼里的烛焰灼坏了笼体。人们聚集起来,大人们相互问候,谈笑风生,几个年纪稍长的“孩子王”,便领着我们几个“小喽啰”,提前奔向打麦场。他们将手里的灯笼弃在湖边,自己撑船到了湖中央,在那儿燃起孔明灯,我们几个年龄尚小,胆子也小的,只能站在湖边,观望着。

湖的四面树木环合,四周黑漆漆的,使得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那孔明灯格外光彩夺目。起了,起了,一盏孔明灯在几个孩子的协作下终于开始慢慢上浮,从低处的湖面升上天空。一开始,它似蹒跚的幼童。当它乘着风掠过头顶后,便是奔跑着的少年,恍惚间便高高地挂在了星帘之中,飞驰着。我们跑着,叫着拍着手,追随着灯的步伐。远了,远了,它忽如一旁的星星眨眼间在空中消失不见,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个无比欢喜的梦。

好久没有再见到疗笼了,那玩灯的时光,也似孔明灯,和那破碎的梦一样,一去不返。望着手中的灯,我竟有些不知所措,莫名地有些担忧,慌忙放下,整理好思绪,对一旁的妈妈说:“妈,今年元宵我想回乡过。”她怔了一下,应了下来……

正月十四日晚,我们一家飞驰在马路上。一路上,霓虹灯变换着光辉,灼人眼球。不知长安城灯笼“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的场面是否如这样一番胜景。我在那光亮中寻找着,却看不到灯笼的踪迹。渐渐地,渐渐地,我的心悬了起来。

眼前的路越来越熟悉,城市的灯光早已抛诸脑后,四散的田野里,视野开阔起来。远处的村子里似乎闪着点亮光,我的心颤抖着。到了,到了,我奔出车,四下张望,老家的门头上,两只灯笼明晃晃地挂在那,红艳艳的,暖洋洋的。我的担忧烟消云散,不由得喜上眉梢:这灯笼,这无数人的回忆,终不会轻易地湮没。

如今,身边的灯笼又渐渐地多了起来,这份传统依然固守在人们的心田,散播着更多的欢喜。我知道,不管将来我走到哪里,老家的大门前,也依然会有两只灯笼,亮着,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