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有很多喜欢,我们根本编排不出理由,仅仅因为喜欢。”——题记
孩提时偶然间经过琴行,一阵悠扬而空灵的声音传入耳中,心如碧波,音符像荷叶上露珠一样盈盈玉坠,掉落,拨动我的心弦。记得那是民乐合奏的一首悲凉曲子,我鼓足劲儿扯住母亲的衣角,嚷嚷着一定要学,从葫芦丝入门。
后来母亲问我为什么想学葫芦丝?“因为喜欢呗。”我是这么回答的。
最后一次看向镜子,我顺理完头发,背上麦包,和队友走上舞台。民乐协奏下琴声像细水一样汩汩流出,似天上铺开的星辰,地上铺满的蓬松的棉花,柔软又舒畅。
一曲毕。
“没什么大纰漏,他们应该会喜欢。”我放下葫芦丝,满怀期待地睁开眼,但眼前的景象却差强人意,观众十分骚动,他们眼里流露的不是像几分钟前那样柔和,而是变得刻薄了。我耷拉着脸,鞠躬走下舞台。
“那演奏的有什么好听的?那不是烂大街上的老头干的事吗?浪费时间。”归程的路上,我听到不少这样的话语,就连一些队员也哀怨不止,商议着三三两两一起退队。这些言行似火一般烫心,又像夏日冰雹坠落窗户,发出刺耳的声响。
“真的一点都不喜欢吗?民乐有什么错?为什么会这样…”我仔细回忆演奏时的场景,越想越费解。一路上,人声鼎沸,但热闹与我无关。云黑沉沉的,仿佛要下雨了一般。
不知哪的勇气,我晃悠着回到排练厅。老师趴在窗边,风肆意玩弄她的头发,是空气冻结成块了吗?那瞬间,我竟然觉得她有些憔悴。“你也来退队吗?”她瞥我一眼。“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继续下去,那些观众的反应让我感觉很尴尬…唉,但我真的很喜欢。”我扒在门边,手紧抓着衣角,像犯错事的孩子,涨红脸。
“喜欢那就要坚持,不要被舆论所影响,虽然它不能被大多数人所热爱,但交给时间吧,会有很多人理解老一辈所留下的魅力,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继续喜欢你喜欢的,并为之努力。”老师转过身拍拍我的肩膀说道。
黄昏的美,是静谧的,没有午夜的深沉,没有午后的浮躁,夕阳洒过的金光墙壁的毯子,残有余温,将幸福沉淀,也定格了她鼓励我的瞬间。
再次聆听葫芦丝发出的声音,它浑厚又带着一丝空灵,像听解放军战士讲故事,思绪随情节越走越远。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而需传承,需要被表达,不能被外界纷扰碾碎。我也应当坚定信念,让“喜欢葫芦丝。”这五个字在我成长的轨道中闯荡一片天。
按道理来,生命里应多些简简单单的,毫无原因小欢喜,让它们编织成一场有迹可循的梦。